[实用新型]充电弓电极及充电弓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2971.4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3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威;穆晓鹏;夏修龙;姜全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0 | 分类号: | B60L5/2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刘雁君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连接面 电极 绝缘体 本实用新型 接触轨 金属板 弓头 电动汽车充电 绝缘体连接 使用寿命 受电电极 相对设置 搭接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弓电极及充电弓,属于电动汽车充电弓技术领域。充电弓包括用于与车辆的受电电极搭接的接触轨,金属板,以及绝缘体,所述金属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接触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绝缘体连接;充电弓包括充电弓弓头,以及所述充电弓电极,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充电弓弓头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充电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弓电极及充电弓。
背景技术
在对电动汽车充电时,需要将电动汽车的受电弓中设置的电极与配合使用的充电弓中设置的电极接触后,使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接受充电弓发出的电能,从而进行充电操作。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铜排作为电极,铜排通过悬挂组件连接到伸缩机构,铜排与悬挂组件之间通过设置绝缘子实现电性绝缘。
充电弓在进行充电工作时,充电弓电极下降与电动汽车的电极接触充电,为保证电极的充分接触又不至于受力过大对电极造成损坏,电极上一般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电极的受力大小进而控制降弓动作。
在充电弓的使用过程中,免不了存在压力传感器失效,电极材质不均或者电极长期受压使用等原因所带来的电极折弯甚至受力过大损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充电弓电极易折弯甚至损坏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充电弓电极及具有此充电弓电极的充电弓,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充电弓电极,包括用于与车辆的受电电极搭接的接触轨,金属板,以及绝缘体,所述金属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接触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绝缘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板还连接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板还连接有用于接线缆的接线件。
作为优选,所述接线件包括插接于所述金属板和所述绝缘体之间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呈角度设置的引线部,所述引线部上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引线部垂直于所述连接部并沿远离所述金属板的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接触轨为碳板或金属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面覆盖所述接触轨与所述金属板贴合的一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充电弓,包括充电弓弓头,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弓电极,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充电弓弓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充电弓弓头通过绝缘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充电弓电极在接触轨上依次连接金属板和绝缘体,通过绝缘体和金属板增大了电极的强度,在充电弓电极受压时,可以有效防止接触轨折弯、损坏,具有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同时,绝缘体可以增加金属板与充电弓弓头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使得充电弓充电过程更安全。
2、本充电弓电极适应接触轨为碳板的情况,一方面,碳板相较于铜、铝等金属材质更耐磨、耐腐蚀,而且碳板的惰性特质可以确保其在长期电流负载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与接触件之间的焊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金属板与碳板贴合连接,增强了充电弓电极的强度,可以有效避免充电弓电极充电时受压状态下易压碎碳板的问题,而且碳板与金属板为面接触,可以增大载流量,减少碳板与金属板之间的发热量;又一方面,由于碳板表面的接触电阻大,接触轨直接与线缆搭接,会使搭接点发热严重、烧毁线缆,本充电弓电极设置的金属板可以与线缆连接,金属板表面接触电阻低,可有效减小线缆搭接处发热量。本实用新型具有耐磨、耐腐性、强度高、寿命长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29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