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井临空侧防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5277.8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8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贺海鸿;席国军;焦彪;史星星;田晓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彬长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 |
代理公司: | 61222 西安利泽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贾晓玲 |
地址: | 71369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角 本实用新型 卸压 断裂活动 降低冲击 结构过程 煤层注水 区块结构 采空区 大能量 防冲 临空 冲击力 爆破 断裂 矿井 震动 削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井临空侧防冲结构,包括断顶(1)、帮部(2)和底角(3),所述帮部(2)的上方设置断顶(1),下方设置底角(3)。本实用新型将大面积顶板断裂为小范围的区块结构,顶板大面积断裂活动缩小为小范围内的垮落现象,降低危害程度,同时使用帮部和底角大直径卸压措施,以及底角爆破卸压和煤层注水措施对其进行强化,在二者之间形成连续的“强‑弱‑强”结构,即使在采空区内发生较大能量震动,其冲击力在经过“强‑弱‑强”结构过程中被进一步削弱,降低冲击危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井临空侧防冲结构。
背景技术
胡家河矿井为强冲击危险矿井,尤其是临空的回采工作面经常出现较高能量震动,严重时会造成冲击显现事件,因此,需要加强对其进行防治。
胡家河矿井工作面现有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临空侧工作面的冲击危险,但对于较大或较密集能量震动的防治效果不明显,造成了巷道顶板下沉、底板鼓起和帮部收敛垮落等现象,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够降低冲击危险,保护矿井安全的矿井临空侧防冲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矿井临空侧防冲结构,包括断顶1、帮部2和底角3,所述帮部2的上方设置断顶1,下方设置底角3。
优选地,所述断顶1上设置多组爆破结构,相邻两组间距5m,所述每组爆破结构设置3个孔,孔呈扇形布置,孔的设置方位角分别为90°、207°和270°,倾角分别为65°、65°和50°孔的深度为40m。
优选地,所述帮部2分为正帮21和副帮22,所述正帮21和副帮22之间为进风巷23,所述帮部2设置卸压孔,所述卸压孔孔深20m,孔间距1.4m。
优选地,所述底角3上设置卸压孔,所述卸压孔孔深10m,倾角60°,孔间距1.4m。
优选地,所述防冲结构还包括底角保护层,所述底角保护层向底板两底角施工,底角保护层上设置卸压孔,所述卸压孔孔深10m、倾角60°,孔间距3m。
优选地,所述防冲结构还包括煤层注水层,所述煤层注水层上设置卸压孔,所述卸压孔孔深115m、孔间距7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大面积顶板断裂为小范围的区块结构,顶板大面积断裂活动缩小为小范围内的垮落现象,降低危害程度,同时使用帮部和底角大直径卸压措施,以及底角爆破卸压和煤层注水措施对其进行强化,在二者之间形成连续的“强-弱-强”结构,即使在采空区内发生较大能量震动,其冲击力在经过“强-弱-强”结构过程中被进一步削弱,达到降低冲击危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矿井临空侧防冲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矿井临空侧防冲结构右视图;
图中:1.断顶 2.帮部 3.底角 21.正帮 22.副帮 23.进风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矿井临空侧防冲结构,包括断顶1、帮部2和底角3,所述帮部2的上方设置断顶1,下方设置底角3。
所述断顶1上设置多组爆破结构,相邻两组间距5m,所述每组爆破结构设置3个孔,孔呈扇形布置,孔的设置方位角分别为90°、207°和270°,孔的深度为40m。
所述帮部2分为正帮21和副帮22,所述正帮21和副帮22之间为进风巷23,所述帮部2设置卸压孔,所述卸压孔孔深20m,孔间距1.4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彬长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彬长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5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施工用掘进装置的收集机构
- 下一篇:一种排水和救援一体化的新型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