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昆虫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6041.6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1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军;何晓婵;朱丽燕;戴为光;马赵江;杨德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项晓悦;王丰毅 |
地址: | 321017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球 三通管 吸气管 排气阀 吸气阀 本实用新型 昆虫采集 依次连接 采集管 储存瓶 排气通道 吸气通道 单向阀 昆虫 样本 采集 卫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昆虫采集装置,包括采集管、储存瓶、吸气管、吸球,吸气管与吸球之间设置有一个三通管,三通管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吸气阀与吸气管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排气阀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吸球连接,所述吸气阀和排气阀均为单向阀,所述吸球、三通管、吸气阀、吸气管、储存瓶及采集管依次连接形成一贯通的吸气通道,所述吸球、三通管、排气阀依次连接形成一贯通的排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卫生、选择性强、采集效率高,结构简单且能够保持昆虫活力,样本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活体昆虫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昆虫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科研及教学过程中,需要采集大量的活体昆虫进行试验研究,作为试验样本,对昆虫的种类、数量、大小均有严格要求,以保证科研数据的准确性,传统的捕虫装置,如捕虫网、诱捕器会对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小微昆虫,且无法对单一昆虫进行选择,选择性差,需要进行繁琐的筛选工作。因此目前科研人员经常采用吸取的方式对活体昆虫进行采集,这样可对目标昆虫的种类、数量、大小进行把控,逐个选择性采集,样本质量高,通常采用的工具为吸虫瓶和电动捕虫器,吸虫瓶是用嘴通过吸管将昆虫吸入到采集瓶中,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但是直接用嘴吸取昆虫不够卫生,易将虫体上的鳞片及粉末吸入嘴中,吸虫瓶只能专人使用,且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来说无法直接用嘴来吸取昆虫;电动捕虫器是利用负压将昆虫吸入,虽然解决了用嘴吸入昆虫不够卫生方便的问题,但是由于产生的负压较大,易造成昆虫死亡,且需要安装电源及电机提供动力,整个装置的结构变的复杂,成本大幅提高,且重量较重体积较大,在野外采集昆虫时不够灵活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以上昆虫采集所出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昆虫采集装置,使用方便卫生、选择性强、采集效率高,结构简单且能够保持昆虫活力,样本质量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昆虫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管、储存瓶、吸气管、吸球,所述吸气管与吸球之间设置有一个三通管,三通管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吸气阀与吸气管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排气阀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吸球连接,所述吸气阀和排气阀均为单向阀,所述吸球、三通管、吸气阀、吸气管、储存瓶及采集管依次连接形成一贯通的吸气通道,所述吸球、三通管、排气阀依次连接形成一贯通的排气通道。
以上设置通过挤压吸球使吸球形成负压产生吸力,将昆虫通过采集管吸入到储存瓶中,实现对昆虫的吸取采集,避免了采用嘴直接吸取采集昆虫不够卫生,易产生心理障碍的问题,且可多人共同使用,无需专人专用,节约昆虫采集成本,同时吸球产生的吸力适中,不会对小微昆虫造成伤害,保证了昆虫的活力,并且结构简单、选泽性强,可对目标昆虫的种类、数量、大小进行把控,逐个选择性采集,样本质量高;由于吸球需挤压排气后才可产生吸力,若吸气和排气采用共同的通道易造成已经吸入的昆虫在吸球排气的过程中又被吹出采集装置,因此昆虫采集装置还设置了吸气阀和排气阀,且吸气阀和排气阀均为单向阀,使采集装置具备相互独立的吸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以避免吸球排气的过程中将已采集的昆虫吹出装置,影响采集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吸气阀和排气阀均包括阀体和设置在阀体内部的阀芯及弹簧座,所述阀体内部开设有气体通道,阀芯包括推杆和活塞,活塞的前端具有锥形段,锥形段与阀体的内壁配合实现气体通道的打开和闭合,推杆上套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活塞的下端,另一端抵持在弹簧座上。以上结构的吸气阀和排气阀结构简单可靠,活塞和阀体的配合面设置成锥形面,利于气体将活塞推开形成通气间隙,且密封性好,推杆及弹簧座的设置利于阀芯与弹簧配合,使弹簧与阀芯配合更为可靠,阀芯移动压缩弹簧形成通气间隙实现气体通道的打开,弹簧反弹推动阀芯复位实现气体通道的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60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用新型灭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昆虫采集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