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6142.3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6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胡望社;李蒙;沈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衡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6 | 分类号: | E04F17/06;E04F17/04;E02D2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江北区两路***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空间 自然采光 梯形沟 通风结构 外墙 本实用新型 窗户 建筑设计技术 机械通风 建筑外墙 人工照明 室内环境 通风效果 运行费用 自然通风 截水沟 采光 碳化 斜坡 开口 室内 节约 | ||
1.一种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地下空间至少一面外墙外侧设有梯形沟,梯形沟底部靠近斜面的一侧设有第一截水沟,且所述外墙开有窗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梯形沟底部平面低于建筑地下空间最底层地面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梯形沟底部宽度大于1m,梯形沟的斜面与地面夹角为30°~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沟下方还设有与梯形沟连通的矩形沟,所述矩形沟与建筑地下空间外墙相对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二截水沟,所述矩形沟顶部设有格栅或拉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沟顶部高于所述梯形沟底部,矩形沟底部平面低于建筑地下空间最底层地面平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矩形沟底部宽度大于1.2m,梯形沟的斜面与地面夹角为30°~6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矩形沟底部及侧壁表面形成有反光材料层。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沟的斜面上形成有绿化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衡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衡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61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矩形风管用插角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GRC装饰线条防开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