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全预混冷凝油田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7949.9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1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胜;岳秋年;王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负瓦特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8/00 | 分类号: | F24H8/00;F24H9/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体 全预混 冷凝加热器 工质出口 分水板 集水板 炉腔 本实用新型 油田加热炉 分水腔室 工质进口 集水腔室 炉腔内壁 炉体内壁 密闭连接 连通 油加热管 运营成本 冷凝 燃气 油田 环境保护 节约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全预混冷凝油田加热炉,包括全预混冷凝加热器和炉体,全预混冷凝加热器的工质出口与炉体的工质进口连接,全预混冷凝加热器的工质回口与炉体的工质出口连接;所述炉体的炉腔内中部设有油加热管;所述炉体的炉腔内下部设有至少一个分水板,分水板边缘与炉体内壁密闭连接且分水板与炉腔内壁之间构成分水腔室,分水腔室一端与炉体的工质进口连通;所述炉体的炉腔内上部设有至少一个集水板,集水板边缘与炉体内壁密闭连接且集水板与炉腔内壁之间构成集水腔室,集水腔室一端与炉体的工质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对现有的油田加热炉结构进行改进,节约了油田运营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加热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全预混冷凝油田加热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油田加热炉有以下几种:管式加热炉、水套加热炉、真空变相加热炉、热媒加热炉等,这些加热炉的加热形式均以各种物质燃料燃烧为主,通过燃烧产生的热能实现加热目的。
然而,以燃烧各种物质燃料所产生的烟尘、氮氧化物已经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而且,各种燃烧炉综合性能比较低,烟气排放量大,故整体运行效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属于一种能源浪费现象,不利于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全预混冷凝油田加热炉,提高燃烧效率及热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气全预混冷凝油田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包括全预混冷凝加热器和炉体,所述全预混冷凝加热器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炉体的工质进口连接,所述全预混冷凝加热器的工质回口与所述炉体的工质出口连接;
所述炉体的炉腔内中部设有油加热管,且炉体一侧的封头上设有与油加热管连接的进油口和出油口;
所述炉体的炉腔内下部设有至少一个分水板,分水板上设有若干通孔,分水板边缘与炉体内壁密闭连接且分水板与炉腔内壁之间构成分水腔室,分水腔室一端与炉体的工质进口连通;
所述炉体的炉腔内上部设有至少一个集水板,集水板上设有若干通孔,集水板边缘与炉体内壁密闭连接且集水板与炉腔内壁之间构成集水腔室,集水腔室一端与炉体的工质出口连通。
所述全预混冷凝加热器和炉体为安装在同一底座上的撬装式结构。
所述炉体为一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筒体,分水板和集水板均为平行于炉体内壁设置的弧形面板。
所述分水板的截面面积自炉体的工质进口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增加。
所述集水板的截面面积自炉体的工质出口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增加。
所述油加热管的进油口位于其上部,油加热管的出油口位于其下部,油液在油加热管内自上至下流动。
所述炉体外壁上还包裹有保温层。
所述全预混冷凝加热器为冷凝燃气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设计合理,对现有的油田加热炉结构进行改进,节约了油田运营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
2、利用现有技术中全预混冷凝加热器的高燃烧效率结构,代替现有技术中在炉体内部直接燃烧的炉腔结构,使得物质燃料的燃烧效率得到提高,相同工况下,减少了物质燃料的用量,减少了烟气排放。
3、通过对炉体内部的布水结构进行设计,保障了其与全预混冷凝加热器的配套性,同时实现了炉体内部均匀布水,使加热工质与油加热管充分接触,保障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负瓦特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负瓦特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79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预热循环加热储油罐
- 下一篇:一种冷凝器结构及燃气煮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