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输油气管道隧道穿越固定管托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8528.8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4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鹏;曾士伟;司昊亮;冯大永;倪洪源;周伟光;王学东;吴重江;芦宏星;程恩博;程守法;王瑨;李涛;刘锐;许连整;付芳艳;裴玉辉;赵裕;张思宇;张岩;郭景利;赵秀娟;王秋莎;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F16L3/205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6 | 代理人: | 王欣 |
地址: | 12401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部支撑体 管卡 长输油气管道 油气管道 本实用新型 弧形支撑面 管道振动 隧道穿越 固定管 施工现场 施工作业 使用寿命 使用周期 原油介质 原油泄漏 螺栓 工艺流程 间歇性 耐腐蚀 耐高温 上端 底端 基材 绕过 消减 油流 不锈钢 底座 预制 匹配 穿越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输油气管道施工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输油气管道隧道穿越固定管托。该装置的管道下部支撑体上端设计有与油气管道相匹配的弧形支撑面,管道下部支撑体上设置多条条状管卡,该条状管卡能够绕过油气管道并将油气管道固定在条状管卡与弧形支撑面之间,条状管卡两端通过螺栓与管道下部支撑体连接,管道下部支撑体底端设计有底座。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固定穿越管线,约束和消减管道振动,避免原油介质周期性和间歇性油流冲击引起管道振动产生的原油泄漏事故,提升管线使用寿命,确保管线运行安全可靠,制作工艺流程简单,在施工现场即能完成,便于批量预制安装,以不锈钢为基材,耐高温、耐腐蚀,使用周期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输油气管道施工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输油气管道隧道穿越固定管托。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深入合作,作为助推双边能源合作的大动脉,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起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漠河首站,止于大庆市林源输油站。管径813mm,设计压力9.5MPa~11.5MPa。途径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全长941.8km,与漠大一线并行敷设871.6km。沿线穿越大中型河流12处,大型穿越有嫩江盾构隧道、嫩江国堤顶管隧道、讷谟尔河顶管隧道。
投产运行后的管线,由于高温高压管道内原油介质周期性和间歇性油流冲击引起管道振动,长时间后容易造成管道焊接部位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导致疲劳破坏,发生原油泄漏,产生严重的生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长输油气管道隧道穿越固定管托,该装置实现了固定穿越管线,约束和消减管道振动,避免原油介质周期性和间歇性油流冲击引起管道振动产生的原油泄漏事故,提升管线使用寿命,确保管线运行安全可靠,制作工艺流程简单,在施工现场即能完成,便于批量预制安装,以不锈钢为基材,耐高温、耐腐蚀,使用周期长。克服了现有高温高压管道内原油介质周期性和间歇性油流冲击引起管道振动,长时间后容易造成管道焊接部位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导致疲劳破坏,发生原油泄漏,产生严重的生产事故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输油气管道隧道穿越固定管托,包括管道下部支撑体;管道下部支撑体上端设计有与油气管道相匹配的弧形支撑面,管道下部支撑体上设置多条条状管卡,该条状管卡能够绕过油气管道并将油气管道固定在条状管卡与弧形支撑面之间,条状管卡两端通过螺栓与管道下部支撑体连接,管道下部支撑体底端设计有底座,在条状管卡与弧形支撑面之间的油气管道外侧套装聚四氟乙烯板,聚四氟乙烯板外侧套装绝缘橡胶板。
条状管卡两端分别连接上连接耳板,管道下部支撑体两端分别连接下连接耳板,上连接耳板与下连接耳板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
管道下部支撑体与弧形支撑面之间连接加强筋板。
管道下部支撑体两端侧面连接有加强筋板。
条状管卡、弧形支撑面、管道下部支撑体、底座、加强筋板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固定穿越管线,约束和消减管道振动,避免原油介质周期性和间歇性油流冲击引起管道振动产生的原油泄漏事故,提升管线使用寿命,确保管线运行安全可靠,制作工艺流程简单,在施工现场即能完成,便于批量预制安装,以不锈钢为基材,耐高温、耐腐蚀,使用周期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未经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8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