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0806.3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48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维狮合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40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系统 前纺 油剂 储存桶 油浴槽 后纺 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 调配槽 循环泵 循环管 液位计 使用效率 纤维生产 耦合 输出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包括后纺油浴槽、调配槽、控制器、循环系统和前纺储存桶,所述前纺储存桶通过输出管连接于所述调配槽,所述循环系统连接于所述后纺油浴槽和前纺储存桶,以将后纺油剂循环回前纺使用,所述后纺油浴槽中具有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液位计,所述循环系统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后纺油浴槽和所述前纺储存桶的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安装有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耦合于所述液位计。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前后纺油剂的循环,能够提高油剂的使用效率,降低纤维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油剂作为纤维生产的必要辅料,其用量以及使用效率均对纤维成本有一定影响。目前,前纺和后处理生产均需要使用油剂,但现有技术中,前后纺的油剂调配及使用均独立,造成油剂更换时排放的油剂量较大,从而使油剂使用效率的下降,导致纤维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降低纤维生产成本的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包括后纺油浴槽、调配槽、控制器、循环系统和前纺储存桶,所述前纺储存桶通过输出管连接于所述调配槽,所述循环系统连接于所述后纺油浴槽和前纺储存桶,以将后纺油剂循环回前纺使用,所述后纺油浴槽中具有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液位计,所述循环系统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后纺油浴槽和所述前纺储存桶的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安装有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耦合于所述液位计。
在上述的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中,所述液位计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所述第一液位计位于第二液位计上方,且所述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循环泵耦合于所述第一液位计和/或第二液位计。
在上述的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中,所述第一液位计位于后纺油浴槽靠近顶端位置,所述第二液位计位于后纺油浴槽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
在上述的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中,所述输出管上具有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流量计和油剂泵,所述油剂泵耦合于所述第一流量计。
在上述的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中,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耦合于所述循环泵和/或油剂泵。
在上述的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中,所述调配槽通过入水管连接于蓄水槽,所述入水管上安装有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水泵和第二流量计,所述水泵耦合于所述第二流量计。
在上述的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中,所述入水管位于第二流量计靠近调配槽侧连接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位于调配槽内的蒸汽加热器,所述蒸汽加热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在上述的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中,所述调配槽侧面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嵌设有四周与调配槽之间相互密封的透明观察窗。
在上述的前后纺油剂循环系统中,所述循环管、入水管和输出管均为DN50 的不锈钢管。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1、可将后纺的油剂输送至前纺使用,提高油剂的使用效率,降低纤维生产成本;2、后纺油剂的输送可自动根据后纺油浴槽中油剂的液位高低开启及关闭,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手动开启及关闭;3、通过油剂储存桶的设置,可保证前纺油剂浓度和使用量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中,后纺油浴槽1;调配槽2;入水管21;分水管22;控制器3;第一液位计31;第二液位计32;循环泵33;第一流量计34;油剂泵35;手动开关36;水泵37;第二流量计38;蒸汽加热器39;循环系统4;循环管41;前纺储存桶 5;输出管51;蓄水槽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维狮合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维狮合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0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