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硅酸镁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0880.5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5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于盈达;辛凤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然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5/22 | 分类号: | B01D15/22;B01D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酸镁吸附 比色皿 注射泵接口 有机试剂 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 外部控制器 管路连通 人工参与 旋紧密封 中空结构 硅酸镁 石英棉 注射泵 填塞 填充 并用 毒害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硅酸镁吸附装置,包括硅酸镁吸附柱及位于所述硅酸镁吸附柱两端的注射泵接口和比色皿接口,所述注射泵接口与外部控制器控制的注射泵连接,所述比色皿接口通过管路连通至外部比色皿;所述硅酸镁吸附柱为中空结构,用于填充硅酸镁,两端填塞石英棉,并用两端的接头旋紧密封,所述注射泵接口和比色皿接口分别固定在所述硅酸镁吸附柱的两端接头上。该过程不需人工参与,将实验人员与有毒的有机试剂分离开来,从而实验人员可免受有机试剂的毒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化硅酸镁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硅酸镁吸附,首先使用内径10mm,长约200mm的玻璃柱,在出口处填塞少量玻璃棉,将硅酸镁缓缓倒入玻璃柱中,边倒边轻轻敲打,填充高度约80mm,然后将萃取好的有机试剂人工倒入玻璃硅酸镁柱中。
现有技术全部是人工方法将有机溶液倒入装有硅酸镁的玻璃柱中从而实现硅酸镁对有机溶液中特定成分的吸附,并从玻璃柱的下端使用容器接取吸附后的溶液,再拿去进行处理。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接触有毒的有机溶剂,对身体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硅酸镁吸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化硅酸镁吸附装置,包括硅酸镁吸附柱及位于所述硅酸镁吸附柱两端的注射泵接口和比色皿接口,所述注射泵接口与外部控制器控制的注射泵连接,所述比色皿接口通过管路连通至外部比色皿;所述硅酸镁吸附柱为中空结构,用于填充硅酸镁,两端填塞石英棉,并用两端的接头旋紧密封,所述注射泵接口和比色皿接口分别固定在所述硅酸镁吸附柱的两端接头上;
进一步的,所述硅酸镁吸附柱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过程不需人工参与,将实验人员与有毒的有机试剂分离开来,从而实验人员可免受有机试剂的毒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硅酸镁吸附柱,2、注射泵接口,3、比色皿接口,4、石英棉,5、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自动化硅酸镁吸附装置,包括硅酸镁吸附柱1及位于所述硅酸镁吸附柱1两端的注射泵接口2和比色皿接口3,所述注射泵接口2与外部控制器控制的注射泵连接,所述比色皿接口3通过管路连通至外部比色皿;所述硅酸镁吸附柱1为中空结构,用于填充硅酸镁,两端填塞石英棉4,并用两端的接头5旋紧密封,所述注射泵接口2和比色皿接口3分别固定在所述硅酸镁吸附柱1的两端接头5上;
更具体的,所述硅酸镁吸附柱1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具体工作原理:
该实用新型主要为硅酸镁吸附柱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该柱为中空管里面可以填充硅酸镁,两端填塞石英棉,并用两端的接头旋紧。在两端的接头处,一端连接管路连接到注射泵上。一端连接到比色皿中。
具体工作过程:
注射泵先抽取有机溶液,然后慢速推入该硅酸镁柱中,缓慢推入过程中,硅酸镁完成对有机溶液成分的稀释。通过推动力,将过完硅酸镁柱的有机溶液推入用管路连接的比色皿中,完成整个硅酸镁吸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然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然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08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净化柱
- 下一篇:一种双氧水萃余液水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