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洞口锚固桩与管棚导向墙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1412.X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7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唐春宇;范廉明;张黎黎;刘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0;E21D20/00;E21D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00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墙 锚固桩 管棚 连接结构 隧道洞口 整体受力结构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肋 连接构件 隧道施工 洞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洞口锚固桩与管棚导向墙连接结构,在锚固桩上设置了连接构件和混凝土肋,能将管棚导向墙与锚固桩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整体受力结构体系,降低管棚导向墙塌拱的风险,提高洞口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洞口锚固桩与管棚导向墙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洞口加固措施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大管棚,其导向墙兼有稳定洞口边坡的作用,导向墙施工时其拱脚一般需设置大拱脚以增加导向墙的稳定性。当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如滑坡地段、高边坡地段、软岩地层等特殊地质条件时,洞口一般还需增设锚固桩,锚固桩设置位置一般位于洞门端墙两侧,因结构受力原因,其一般紧靠衬砌外轮廓以增加端墙稳定性,该种情况下管棚导向墙因锚固桩距离衬砌外轮廓较近而无法设置大拱脚,其稳定性较之设置大拱脚的导向墙底很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目前国内已公开的技术均未明确该种情况下管棚导向墙稳定性应如何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洞口锚固桩与管棚导向墙连接结构,降低管棚导向墙因锚固桩而无法设置大拱脚带来的安全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隧道洞口锚固桩与管棚导向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棚导向墙、连接构件和锚固桩,所述管棚导向墙内设置有型钢拱架,所述型钢拱架外缘设置有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与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埋设于所述锚固桩内,所述锚固桩与管棚导向墙连接部分设置有混凝土肋,所述混凝土肋的作用是增加管棚导向墙与锚固桩的咬合力。
进一步地,所述管棚导向墙由沿线路方向均匀分布的型钢拱架、环向均匀分布的导向管、环向均匀分布的连接钢筋和混凝土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管棚导向墙与锚固桩连接部分其竖向尺寸≥1.2m。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桩在与管棚导向墙连接范围设置有上下两道混凝土肋,每道混凝土肋由纵向均匀分布的多段混凝土肋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每道混凝土肋截面尺寸为20cm(横向)×30cm(竖向),所述一段混凝土肋的纵向尺寸为30cm,所述上下两道混凝土肋竖向之间净间距不小于30cm。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肋与锚固桩混凝土同步浇筑,形成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在竖直方向位于两道锚固桩混凝土肋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为I20型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沿线路纵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在锚固桩的埋入长度为锚固桩桩身横截面宽度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洞口锚固桩与管棚导向墙连接结构,在锚固桩上设置了连接构件和混凝土肋,能将管棚导向墙与锚固桩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整体受力结构体系,降低管棚导向墙塌拱的风险,提高洞口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隧道洞口锚固桩与管棚导向墙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结构施工示意图;
图3为连接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管棚导向墙、2为型钢拱架、3为导向管、4为锚固桩、5为连接构件、6为混凝土肋、7为护壁、8为泡沫板、9为连接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14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挖掘机卧底出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混凝土湿喷台车的转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