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鱼--蔬共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4830.4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94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根;徐芹;杨伟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周成金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废水 养殖水体 水产养殖 共生系统 生态净化 水流推动 增氧 本实用新型 残留有机物 大颗粒固体 颗粒固体 水体环境 鱼类粪便 栽培基质 植物系统 饵料 抽提 等大 共生 水体 废水 残留 堵塞 输出 恶化 | ||
1.一种微型鱼--蔬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生系统包括水产养殖本体、养殖废水提排机构、养殖废水生态净化机构、养殖水体增氧与水流推动机构,其中:
所述的水产养殖本体为一敞口容器,该敞口容器底端内表面设有一个凹槽;
所述养殖废水提排机构包括提水设备、养殖废水厌氧发酵装置,所述提水设备包括微型水泵及配套管道,所述管道一端与微型水泵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伸入养殖本体底面的狭长凹槽,所述养殖废水厌氧发酵装置具有一厌氧发酵室,该厌氧发酵室顶端设有入水口,该入水口与微型水泵出水口联通,厌氧发酵室的一侧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尺寸相匹配的外推式活动塞,厌氧发酵室内位于所述开口上方设置一过滤网;
所述养殖废水生态净化机构包括植物种植槽废水净化装置、废水深度净化处理装置,厌氧发酵室内的水经开口流入植物种植槽废水净化装置后,再进入深度净化处理装置,深度净化处理装置的一端与废水净化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一排水口,净化达标的水经排水口重新引导回流到水产养殖本体中;
所述养殖水体增氧与水流推动机构包括微型增氧装置及配套输氧管道,所述微型增氧装置包括增氧泵,所述输氧管道一端与微型增氧装置连接,另一端设有若干出气孔并置于养殖本体凹槽的相对一端,所述出气孔呈下倾状,从出气孔排出的气体形成将缸底废水、固体沉积物输送到养殖本体底面凹槽的氧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鱼--蔬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植槽废水净化装置内部由多个第一立式挡板分隔,每块第一立式挡板的一端预留一缺口作为第一导流口,相邻两块第一立式挡板的第一导流口分设于挡板不同端,呈现首尾交错连接状;第一立式挡板之间铺设惰性植物种植基质,所述基质上栽种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鱼--蔬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深度净化处理装置为一盒式装置,内置“之”形坡道,在坡道上再设置多个第二立式挡板,每块第二立式挡板一端留有一缺口作为第二导流口,相邻两块第二立式挡板的第二导流口分设于挡板的不同端,呈现交错连接状,第二立式挡板之间放置高效净化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鱼--蔬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生系统还包括一移动支架,所述水产养殖本体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养殖废水提排机构、养殖废水生态净化机构、养殖水体增氧与水流推动机构设置在水产养殖本体上方,所述移动支架底设具有支架移动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鱼--蔬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生系统还包括水泵房和增氧泵房,所述增氧泵设置在增氧泵房内,微型水泵设置在水泵房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鱼--蔬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0.03-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48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