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及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5684.7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2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百骞;余龙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1 | 分类号: | G08B17/11;G08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处理器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分压电阻 光敏管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光检测电路 烟雾探测器 运算放大器 电压信号 发光电路 烟雾 本实用新型 火灾 电气火灾 发光区域 烟雾信号 电连接 漫反射 电阻 探测 放大 发送 转换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及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其中,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中包括烟雾探测器及用于根据烟雾信号对电气火灾进行监测的处理器,烟雾探测器与处理器电连接,包括发光电路及光检测电路,其中,发光电路中包括:发光二极管、NPN管及第一分压电阻,光检测电路中包括:设置于发光二极管发光区域外的光敏管、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及第四分压电阻。正常情况下,光敏管探测不到发光二极管的光;发生火灾时,由于烟雾的漫反射,光敏管接收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转换成相应的电压信号并放大后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电压信号判断烟雾的浓度,进而判断是否发生了火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检测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及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电能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人们对安全用电的忽视加上电气火灾本身的突发性和隐蔽性,多年来由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在我国各类火灾中一直高居首位。
目前,一般会在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如配电柜中安装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通过监控漏电等电气参数,判断是否发生了火灾。但是这种做法可靠性不高,原因在于发生火灾时,不一定会发生漏电报警,是以经常会出现漏报或者报警不及时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及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气火灾监控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包括用于探测烟雾信号的烟雾探测器及用于根据所述烟雾信号对电气火灾进行监测的处理器,所述烟雾探测器与处理器电连接,包括发光电路及光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发光电路中包括:发光二极管、NPN管及第一分压电阻,其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供电源连接、负极与NPN管的集电极连接,NPN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处理器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光检测电路中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区域外的光敏管、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及第四分压电阻,其中,所述光敏管的正极接地、负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负输入端连接,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与光敏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二正输入端连接,第三分压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负输入端连接,第四分压电阻的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负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作为烟雾探测器的输出端且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正输入端连接、第一正输入端接地。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中设置烟雾探测器,包括常亮的发光二极管和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发光区域外的光敏管,正常情况下,光敏管探测不到发光二极管的光;发生火灾时,由于烟雾的漫反射,光敏管接收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反向电流增大,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转换成相应的电压信号并放大后发送至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电压信号判断烟雾的浓度,进而判断是否发生了火灾,以此实现电气火灾的精确监控,避免除了误报漏报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为红外发射二极管,光敏管为光电晶体管。
进一步优选地,发光二极管和光敏管分别设置于预设的直角迷宫的两个顶点。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发光二极管和光敏管设置在直角迷宫的两个定点,这样,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直角迷宫的遮挡,光敏管接收不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当发生火灾时,烟雾进入直接迷宫,发生漫反射,光敏管接收到光线,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56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