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蓄电池电量预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7325.5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6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朱亮亮;熊想涛;汤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郭斌斌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蓄电池 电量 预警装置 电量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启停 本实用新型 控制器 手持通信设备 输出报警信号 无线收发模块 发送 连接控制器 汽车蓄电池 输出端连接 车辆启动 车辆停止 模块发送 无线通信 输入端 检测 停车 预警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蓄电池电量预警装置,属于汽车蓄电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车载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撑车辆启动时难以有效提醒到驾驶员的问题。一种车载蓄电池电量预警装置,包括用于启停车辆的启停模块和用于检测车载蓄电池电量的电量传感器,本车载蓄电池电量预警装置还包括检测车辆所处环境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能根据启停模块发送的信号对电量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和温度传感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接收并能输出报警信号的控制器,启停模块、电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能与手持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收发模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车辆停止运行静置时对车载蓄电池电量进行有效预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蓄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载蓄电池电量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汽车作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虽然汽车能够方便人们出行,但当汽车抛锚时也会让人很麻烦,只能呼叫救援将车修好,从而浪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现有的汽车抛锚除了因为轮胎坏掉之外,大多数的原因是在汽车静置过程中蓄电池自放电过多,从而导致蓄电池的电量不足以支撑车辆启动。
为此研发人员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发,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320724906.9的一种智能电量提醒系统,包括蓄电池、电量传感器、驱动控制器、蜂鸣器和点火开关,电量传感器与蓄电池连接,用于检测蓄电池的电量,驱动控制器分别与电量传感器和蜂鸣器电连接,驱动控制器还通过点火开关与蓄电池连接,当点火开关闭合时,驱动控制器接收电量传感器检测到的蓄电池的电量,并在电量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蜂鸣器报警。
虽然上述专利文献能够在蓄电池的电量过低时进行报警,但是该专利中需要车内有人员才能听到报警,当车内没有人,车辆关闭静置时,该专利很难提醒到人员蓄电池电量低,因此该专利并不能在车载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撑车辆启动时有效提醒到驾驶员,因此还是会出现因为蓄电池电量不足,车辆抛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载蓄电池电量预警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车辆停止运行静置时对车载蓄电池电量进行有效预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载蓄电池电量预警装置,包括用于启停车辆的启停模块和用于检测车载蓄电池电量的电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本车载蓄电池电量预警装置还包括检测车辆所处环境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能根据启停模块发送的信号对电量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和温度传感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接收并能输出报警信号的控制器,所述启停模块、电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能与手持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收发模块。
本车载蓄电池电量预警装置通过启停模块发送车辆熄火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开始接收电量传感器发送的蓄电池电量信号和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当车辆所处环境温度信号。控制器内预设有多个温度范围对应的车辆启动电压阈值,在车辆熄火且当前的蓄电池电量小于当前温度所处温度范围的车辆启动电压阈值时,表明车辆再静置下去会出现难以启动工作的情况,此时控制器触发输出报警信号给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将报警信号无线传输给车主的手持设备进行报警,由于手持通信设备一般都会随身携带或距离车主较近,从而本车载蓄电池电量预警装置能够有效提醒到车主蓄电池电量过低需要充电,否则会出现车辆抛锚的情况。本车载蓄电池电量预警装置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来确定不同温度下的车辆启动电压阈值,使何时报警更加准确,同时通过与车主的手持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报警提高报警的有效性。控制器对传感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比较判断为现有技术,控制器预设信息也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73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