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经皮电刺激的电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7923.2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0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谢玺;王旭亮;何华东;李宁;付贤;邵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41154 洛阳启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楠 |
地址: | 310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盘口 连接管部 囊部 连接端口 皮肤表面 电针 电针装置 吸盘部 囊口 囊腔 贴合 捏合 本实用新型 经皮电刺激 皮肤表层 可伸缩 盘腔 置入 连通 收缩 消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皮电刺激的电针装置,包括:囊部,其内部限定出可伸缩变化的囊腔,且所述囊部上设有与所述囊腔相连通的囊口;连接管部,其一端与所述囊部的囊口相连;以及吸盘部,其包括相互连通的连接端口和吸盘口,由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吸盘口之间形成盘腔,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连接管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吸盘口适于贴合在皮肤表面,其中,将电针由所述吸盘部的吸盘口处置入连接管部,使所述吸盘口贴合在皮肤表面,捏合囊部使其瞬间收缩其产生的吹力推动所述电针沿着连接管部向皮肤表面运动,并使其置入皮肤表层。可以经过消毒后反复使用,降低使用成本;而且电针设置在电针装置内,可以避免患者发生晕针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皮电刺激的电针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经皮电刺激的电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生物反馈康复治疗仪,给予肌肉萎缩、偏瘫、盆底肌肉松弛等患者提供康复治疗(例如专利上海诺诚)。其中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是一种外周刺激,将电极贴于皮肤表面,向人体实施不同类型的电刺激。
自1967年首次报道30多年以来,TENS用于临床诸多领域,首先能够起到镇痛效果,其作用目前公认的学说有两种:一是Melzack和Wall提出的闸门控制学说,即TENS能引起粗纤维兴奋,刺激脊髓背角内的胶质(SG)细胞,从而抑制同节段细纤维传入的伤害感受信号对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T细胞)的兴奋作用。二是TENS可使中枢释放多种镇痛物质,其中以内源性阿片肽最为重要。
研究还发现TENS能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多年来,国内外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类型的电刺激,多种病理模型以及多种监测手段得出实验结果证明,远端负极电流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神经生长因子(NFG)及受体等物质在阴极的聚集刺激了神经纤维的生长。
目前TENS装置中,常用的电刺激电极为贴片电极,经表皮刺激,后来中医在针灸上输入电流,利用针灸末端结合电刺激,为现有的电针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贴片电极,在每次治疗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材料损耗,产生费用;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存在晕针等情况,电针实施过程中如肌肉痉挛明显,易造成针内断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皮电刺激的电针装置,该装置可以经过消毒后反复使用,降低使用成本;而且电针设置在电针装置内,可以避免患者发生晕针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经皮电刺激的电针装置,包括:囊部,其内部限定出可伸缩变化的囊腔,且所述囊部上设有与所述囊腔相连通的囊口;连接管部,其一端与所述囊部的囊口相连;以及吸盘部,其包括相互连通的连接端口和吸盘口,由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吸盘口之间形成盘腔,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连接管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吸盘口适于贴合在皮肤表面,其中,将电针由所述吸盘部的吸盘口处置入连接管部,使所述吸盘口贴合在皮肤表面,捏合囊部使其瞬间收缩其产生的吹力推动所述电针沿着连接管部向皮肤表面运动,并使其置入皮肤表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可伸缩变化的囊部,可以使位于囊腔内的气体排至囊口,从而给予电针刺入皮肤的推动力;通过设置连接管部可以对电针起到导向和预安装的作用;通过设置吸盘部可以对整个电针装置起到吸附固定的作用;该装置可以经过消毒后反复使用,降低使用成本;而且电针设置在电针装置内,可以避免患者发生晕针的现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经皮电刺激的电针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部内部限定的盘腔的内径由所述连接端口向所述吸盘口处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还包括插接部,其与所述电针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部的外壁上设有与其管腔相导通的进气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部与所述电针之间设有保护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7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