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织机后梁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9156.9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2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陆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景丰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9/22 | 分类号: | D03D4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45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后梁 改进结构 延伸部 本实用新型 向前延伸 转动连接 经轴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织机后梁改进结构,包括织机后梁,织机后梁向前延伸有延伸部,经轴与延伸部转动连接。该织机后梁改进结构改造成本小,使得经面张力较为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机,具体讲是一种织机后梁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在织机启动时,如果引纬和打纬已经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而机械送经还处于缓冲状态,没有达到正常运转速度,或者织轴(盘头)直径变小出现抖动,就会导致织物横档疵点的出现;现在业内用户都安装电送系统,认可其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也在承受着不小的成本压力。所谓电送系统是指新型式电子送机装置,其以独立交流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使用传感器检测张力,电送控制板,光电编码器来控制,设定好目标张力值,当张力值有变动时自动补偿张力,织造过程中保持张力恒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成本改进的织机后梁改进结构,使得经面张力较为稳定,当织轴直径变小时,减少经线抖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织机后梁改进结构,包括织机后梁,织机后梁向前延伸有延伸部,经轴与延伸部转动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延伸后梁长度,使得经轴与经纱开口的水平间距增大,从而使得经面的张力波动小,更为稳定,本改造成本低,织造的产品质量与加装电送系统的效果差别不大,可有效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
作为优选,延伸部上设有多个与轴承座连接的螺孔,延伸部上还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与后梁连接的调节孔。对不同的纱线种类作为经纱,可调节不同的经轴与经纱开口的间距,利于生产更为稳定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延伸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织机后梁改进结构,包括织机后梁1,织机后梁1向前延伸有延伸部2,经轴3通过带座轴承与延伸部2转动连接。延伸部2为一长条形结构的钢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织机后梁1的前端,从而增大经轴与经纱开口4的间距,这样在送经时经面张力可以相比原来更为稳定,减少张力波动,同时,当织轴直径逐渐变小时,虽然织轴上的纱线放线时抖动会加大,但由于经纱开口与经轴的间隔增大,可以缓冲抖动,减小抖动影响,虽然无法做到电送系统那样可以自动调节张力的效果,但可以减少张力波动,提高织造产品的质量,相比加装电送系统,本实用新型改造成本低,可有效提升企业利润。
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纱线作为经纱,延伸部2上设有多个与轴承座连接的螺孔,通过螺孔与带座轴承固定,用于与经轴两端连接,延伸部2上还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与后梁连接的调节孔21,通过调节孔可以调整经轴与经纱开口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纱线的张力要求。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景丰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桐乡市景丰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91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组蜗轮蜗杆同步驱动拉网三辊机构
- 下一篇:一种筘座驱动多连杆省力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