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3801.4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5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汪元;林青华;袁雪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6 | 分类号: | H02H9/06;H02H9/02;H02H3/06 |
代理公司: | 11614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慧晶 |
地址: | 2142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放电管 保险丝 过电压 回复 嵌套 电源防雷装置 本实用新型 防雷装置 雷击电流 遮断能力 中间电极 边电极 雷击 导通 腔体 泄放 续流 焊接 | ||
1.一种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边电极(1)、内陶瓷管(3)、外陶瓷管(5)、圆环电极(7)、中心电极(9)和自恢复保险丝(12);
所述的中心电极(9)、内陶瓷管(3)和第一边电极(1)的中部依次围接形成位于中部的第一腔体(13),构成内气体放电管;
所述的圆环电极(7)、内陶瓷管(3)、外陶瓷管(5)和第一边电极(1)的外周依次围接形成位于外周的第二腔体(14),构成外气体放电管;
所述的自恢复保险丝(12)贴附在前述内气体放电管和外气体放电管的上表面,其中部与中心电极(9)连接,外周与圆环电极(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边电极(1)的中部和内陶瓷管(3)之间具有第一内高温焊料层(2);第一边电极(1)的外周和外陶瓷管(5)之间具有第一外高温焊料层(4);外陶瓷管(5)和圆环电极(7)的外环之间具有第二外高温焊料层(6);内陶瓷管(3)和圆环电极(7)的内环之间具有第二内高温焊料层(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相互隔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恢复保险丝(12)的中部与中心电极(9)之间具有中心焊料层(10),自恢复保险丝(12)的外周与圆环电极(7)之间具有边缘焊料层(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焊料层(10)和边缘焊料层(11)沿气体放电管的分立电极方向设置在放电管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边电极(1)和圆环电极(7)均具有向第一腔体(13)内延伸的凸起;第一边电极(1)和中心电极(9)均具有向第二腔体(14)内延伸的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腔体(14)内上下凸起之间的放电间隙大于第一腔体(13)内上下凸起之间的放电间隙;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内上下凸起之间放电间隙的高度比例为1/4-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内上下凸起之间放电间隙的高度比例为1/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防雷装置的整体直径为24mm,高度为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电极的凸起部分高度为0.5mm-0.8mm,圆环电极的凸起部分高度为0.1mm-0.3mm,第一边电极中部的凸起部分高度为0.5mm-0.8mm,第一边电极边缘的凸起部分高度为0.1mm-0.3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续流遮断能力的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边电极(1),圆环电极(7)和中心电极(9)均采用无氧铜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38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