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孔热喷涂的厚涂层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7407.8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1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郑郧;沈浩;张晏宁;郑博文;李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2/08 | 分类号: | B05B12/08;B05D3/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李猛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孔 旋转喷枪 红外线传感器 氮气输送管 氮气喷射 冷却装置 控制器 厚涂层 控制阀 热喷涂 本实用新型 红外传感器 输入信号线 氮气储罐 内孔表面 指向 有效减少 装置设置 线连接 喷涂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内孔热喷涂的厚涂层冷却装置,包括:氮气输送管、控制阀、输入信号线、氮气储罐、控制器、红外传感器线、氮气喷射装置、红外线传感器和内孔旋转喷枪,所述内孔旋转喷枪延伸至工件的内孔中,所述氮气喷射装置设置在内孔旋转喷枪上并指向工件的内孔表面,所述氮气输送管设置在氮气储罐与氮气喷射装置之间,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氮气输送管上,所述输入信号线连接在控制阀与控制器之间,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内孔旋转喷枪上并指向工件的内孔表面,所述红外传感器线连接在红外线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内孔热喷涂的厚涂层冷却装置,有效减少涂层的氧化和脱落问题,提升喷涂质量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喷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内孔热喷涂的厚涂层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利用等离子或电弧等热喷涂技术开展内孔修复或增材制造过程中,材料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特别是在热沉积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常常导致涂层材料和工件过热、基体材料热变形和老化,以及涂层和基材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产生损伤应力,当涂层和工件过热以及由于热应力发生损伤后,涂层就容易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脱落。
目前,为了进行温度的控制,热喷涂技术中,部分采用了通入压缩空气和液体二氧化碳的方式对涂层进行冷却,但这种方法均不能快速移除内孔热喷涂产生的热量,特别是喷涂厚度大于0.5mm的厚涂层时,喷涂冷却不良造成涂层间隙中存在冷却间隙,从而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内孔热喷涂的厚涂层冷却装置,对涂层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减少涂层的氧化和脱落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内孔热喷涂的厚涂层冷却装置,包括:氮气输送管、控制阀、输入信号线、氮气储罐、控制器、红外传感器线、氮气喷射装置、红外线传感器和内孔旋转喷枪,所述内孔旋转喷枪延伸至工件的内孔中,所述氮气喷射装置设置在内孔旋转喷枪上并指向工件的内孔表面,所述氮气输送管设置在氮气储罐与氮气喷射装置之间,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氮气输送管上,所述输入信号线连接在控制阀与控制器之间,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内孔旋转喷枪上并指向工件的内孔表面,所述红外传感器线连接在红外线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孔旋转喷枪为等离子涂层喷枪或电弧涂层喷枪。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氮气储罐内存储有氮气和液氮的混合液。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内孔旋转喷枪的喷涂焰流出口成90°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位于内孔旋转喷枪的喷涂焰流出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用于内孔热喷涂的厚涂层冷却装置,实现对涂层温度的精确控制,采用红外线传感器监控喷涂后的涂层温度,采用0℃左右的氮气快速的降低涂层的温度,减少涂层的氧化和脱落问题,并改善涂层的沉积效率,实现快速喷涂和冷却,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孔热喷涂的厚涂层冷却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74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