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8733.0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36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葛俊;谷鹏飞;杨宇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2D27/02;B62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车体 车身结构 外板 下车 体内 粘接固定 上板 本实用新型 碳纤维结构 顶盖结构 后围外板 蜂窝金属层 侧围外板 车体外板 后围内板 前围外板 搭接板 前纵梁 中通道 成型 下边 地板 制造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身结构包括下车体结构和顶盖结构,下车体结构包括下车体内板和下车体外板,下车体内板为碳纤维结构,下车体外板的后围外板、侧围外板与地板均具有蜂窝金属层,下车体外板的车体外板上板、前围外板、中通道搭接板、下车体外板下边和前纵梁至少一个为碳纤维结构,后围外板与下车体内板的后围内板粘接固定,下车体内板的下车体内板上板与下车体外板上板粘接固定,下车体结构与顶盖结构粘接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可以在保证车身结构具有合适的使用强度的情况下具有较轻重量,车身结构的制造成型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延长车辆的最大行驶距离,需要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现有的车辆的车身结构为金属结构,虽然保证车身结构具有较强强度,但车身结构整体重量过高。为便于车辆的轻量化布置,需要对车身结构的各个部分分别进行设计,以在保证车身结构具有合适的使用强度的情况同时,合理减轻车身结构整体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在保证合适的使用强度的情况下具有较轻重量的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身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身结构,包括下车体结构和顶盖结构,所述下车体结构包括下车体内板和下车体外板,所述下车体内板为碳纤维结构,所述下车体内板包括下车体内板上板、前围内板、后围内板、侧围内板、中通道部、下车体内板下边,所述下车体外板包括下车体外板上板、前围外板、后围外板、侧围外板、中通道搭接板、下车体外板下边、前纵梁、地板,所述后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地板均具有蜂窝金属层,所述车体外板上板、所述前围外板、所述中通道搭接板、所述下车体外板下边和所述前纵梁至少一个为碳纤维结构,其中,所述后围外板与所述后围内板粘接固定,所述下车体内板上板与所述下车体外板上板粘接固定,所述下车体结构与所述顶盖结构粘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身结构,可以在保证车身结构具有合适的使用强度的情况下具有较轻重量,同时车身结构成型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结构,所述车体外板上板、所述前围外板、所述中通道搭接板、所述下车体外板下边和所述前纵梁均为碳纤维结构,所述前围内板、所述后围内板以及所述侧围内板均与所述下车体内板下边粘接固定,所述下车体内板下边与所述地板粘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结构,所述前围外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搭接边,所述第一搭接边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厚度,所述前围内板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搭接边,所述第二搭接边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厚度,所述前纵梁包括第三本体和第三搭接边,所述第三搭接边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本体的厚度,以在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粘接固定时,所述第一搭接边与所述第二搭接边间隔开并预留出所述第三搭接边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搭接边和所述第二搭接边分别粘接固定在所述第三搭接边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前围外板由多层所述碳纤维层粘接形成,所述第一本体的碳纤维层的层数多于所述第一搭接边的碳纤维层的层数,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一搭接边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本体的碳纤维层的层数从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第一搭接边逐渐减少,所述前围内板由多层所述碳纤维层粘接形成,所述第二本体的碳纤维层的层数多于所述第二搭接边的碳纤维层的层数,在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二搭接边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本体的碳纤维层的层数从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第二搭接边逐渐减少。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一搭接边的连接处沿垂直于所述前围外板的外边缘方向,每从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第一搭接边移动距离N时,所述第一本体的碳纤维层的层数减少一层,在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二搭接边的连接处沿垂直于所述前围外板的外边缘方向,每从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第二搭接边移动距离N时,所述第二本体的碳纤维层的层数减少一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8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笼式副车架、车架总成和车辆
- 下一篇: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