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及行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9105.4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3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同宝;蒋榆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30 | 分类号: | B62K19/30;B62K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崔晓岚;张颖玲 |
地址: | 213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抵接 支撑装置 连接结构 支承面 弹性限位件 第二位置 第一位置 行驶设备 碰撞摩擦 旋转连接 弹性部 有效地 申请 支撑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及行驶设备。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本体;连接结构;第二本体,第二本体的第一部分通过连接结构与第一本体的第一部分旋转连接;第二本体通过连接结构相对第一本体能够旋转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弹性限位件,位于第一本体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侧;当第二本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本体能够与支承面抵接而支撑第一本体;当第二本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本体与第一弹性部抵接,第二本体与支承面分开而第一本体与支承面抵接。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装置通过第二本体与第一弹性限位件抵接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二本体直接与第一本体抵接,避免了二者之间的直接碰撞摩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支撑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行驶设备。
背景技术
行驶设备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行驶设备一般设置有支撑装置,并通过支撑装置支撑行驶设备;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使用过程中经常与行驶设备的本体直接抵接,造成行驶设备的本体碰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行驶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
第一本体;
连接结构;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部分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相对所述第一本体能够旋转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第一弹性限位件,第一弹性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侧;
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本体能够与支承面抵接而支撑所述第一本体;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抵接,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支承面分开而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支承面抵接;其中,所述支承面为支承所述支撑装置的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弹性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
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弹性部抵接,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支承面分开而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支承面抵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柱形结构,对应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弹性部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外。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第二弹性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部分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部分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侧相对设置;
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二弹性限位件抵接,所述第二本体能够与支承面抵接而支撑所述第一本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限位件包括:
第二支撑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部分的第二侧;
第二弹性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二弹性部抵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部分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轴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而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九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91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