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电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0463.7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0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董亚杰;陈丽彩;张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赛科赛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32 | 分类号: | H02H3/32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51003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螺纹管 漏电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 绝缘橡胶垫 固定块 内表面 限位槽 粘贴 鼻头 螺栓 电器外壳 外侧表面 管螺纹 限位块 贯穿 导电 底端 护罩 火线 套接 位槽 位块 限位 线缆 连通 杂物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包括螺纹管、第一套管、限位块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底端设有螺纹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外侧表面顶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贯穿安装有第一螺栓,所述螺纹管与第一套管的内表面粘贴有第一绝缘橡胶垫,所述第二套管内贯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套管内位于限位槽的上方开设有管螺纹,所述第二套管的内表面粘贴有第二绝缘橡胶垫,所述限位槽内限位安装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具备线缆鼻头与机器连接之后通过护罩套接防护,从而防止电器外壳与火线被导电的杂物连通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漏电是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电流泄漏。电器外壳和市电火线间由于某种原因连通后和地之间有一定的电位差就会产生漏电。现阶段机器之间均是通过线缆连接,线缆两端均为裸露的铜丝外侧套接有线缆鼻头,线缆通过线缆鼻头与机器连接,且线缆鼻头与机器的连接处没有防护装置,从而易导致电器外壳和火线间由于某种原因连通,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具备线缆鼻头与机器连接之后通过护罩套接防护,从而防止电器外壳与火线被导电的杂物连通的优点,解决了现阶段机器之间均是通过线缆连接,线缆两端均为裸露的铜丝外侧套接有线缆鼻头,线缆通过线缆鼻头与机器连接,且线缆鼻头与机器的连接处没有防护装置,从而易导致电器外壳和火线间由于某种原因连通,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包括螺纹管、第一套管、限位块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底端设有螺纹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外侧表面顶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贯穿安装有第一螺栓,所述螺纹管与第一套管的内表面粘贴有第一绝缘橡胶垫,所述第二套管内贯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套管内位于限位槽的上方开设有管螺纹,所述第二套管的内表面粘贴有第二绝缘橡胶垫,所述限位槽内限位安装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块在第一套管的两侧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套管通过固定块和第一螺栓与电器外壳连接,之后通过螺母从电器内部与第一螺栓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限位安装有第二螺栓,所述限位块通过第二螺栓和固定孔与线缆卡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螺纹管与第二套管内的管螺纹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径与第二套管底端的口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贯穿开设有与第二套管底部直径相同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外表面顶端设有固定块,第一套管通过固定块、第一螺栓及螺母固定在电器的接线端外表面,第一套管的内部设有第一绝缘橡胶垫,达到了使电器的接线端与电器外壳之间保持绝缘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内部设有第二绝缘橡胶垫,管螺纹开设在第二橡胶垫内部表面,第二套管内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活动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通过表面的固定孔内的第二螺栓卡接在线缆的外部,线缆与电器的接线端插接之后,通过第二套管的限位槽及线缆外部的限位块使线缆与电器间连接保持紧密,且可防止线缆松动,防止线缆与电器间接触不良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过螺纹连接,达到了防止电器外壳和火线间由于某种原因连通,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套管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套管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外观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赛科赛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赛科赛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04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