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的光场立体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1122.1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5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吕国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 光场 立体显示装置 发光二极管 柱透镜 立体感 本实用新型 封装壳体 空间方向 立体空间 立体显示 阵列组合 散射层 出射 人眼 视差 投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的光场立体显示装置。该基于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的光场立体显示装置由大量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构成阵列组合而成。所述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由基座、多个发光二极管、第一柱透镜、散射层、第二柱透镜及封装壳体组成,能够将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中不同的发光二极管投射到不同的空间方向,从而模拟立体空间中对应位置的光线在不同方向上的出射情况,因此由其构成的阵列能够形成用于立体显示的光场。当人眼处于光场中的不同位置时,可以看到与其位置对应的光线,从而可以形成视差并产生立体感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场立体显示技术。
背景技术
3D显示技术是可以实现立体场景真实再现的一种显示技术,其可以为人眼分别提供不同的视差图像,从而使人产生立体视觉。其通常使用狭缝光栅、柱透镜为分光元件,将像素投射到指定方向。当人眼分处于不同位置时,可以看见与之对应的视差图像,从而实现立体视觉。传统立体显示装置在实现立体显示时,常采用2D显示面板提供视差合成图像。由于传统的如液晶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等的2D显示面板难以实现大尺寸显示,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的光场立体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的光场立体显示装置。附图1为该基于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的光场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的光场立体显示装置由大量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构成阵列组合而成。所述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由基座、多个发光二极管、第一柱透镜、散射层、第二柱透镜及封装壳体组成,能够将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中不同的发光二极管投射到不同的空间方向,从而模拟立体空间中对应位置的光线在不同方向上的出射情况,因此由其构成的阵列能够形成用于立体显示的光场。当人眼处于光场中的不同位置时,可以看到与其位置对应的光线,从而可以形成视差并产生立体感观。
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在任意立体空间场景中设置一透明平板,该透明平板置于立体场景和观看者之间。观看者通过该平板可以看到该空间场景的立体影像。该透明平板上的任意点上,均有来自于其后立体空间场景的光线通过,人眼通过该点可以看见该点后方的立体场景。当人眼位置不同时,通过该点看到的立体空间场景中的像素点并不相同,即立体空间场景通过该点在不同的方向上出射的光线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的光场立体显示装置中的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提供不同的出射光线,其性质和上述透明平板上的任意点相同。故当所述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组合成阵列时,可以形成对应的立体空间场景的光场,从而实现立体显示。
所述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由基座、多个发光二极管、第一柱透镜、散射层、第二柱透镜及封装壳体组成。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具有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线可通过第一柱透镜投射到所述散射层上的不同水平位置。所述散射层可以向前散射光线。来自于不同发光二极管的光线由于在散射层上所成像的水平位置不同,经散射层散射后,其光线可通过第二柱透镜投射到不同的水平空间方向。所述封装壳体环绕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柱透镜、所述散射层及所述第二柱透镜四周,但留出从第二柱透镜出射光线的路径,其用于保护固定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柱透镜、所述散射层及所述第二柱透镜,其上涂覆光吸收材料,用以减少各不同发光二极管间的光线干扰。
设所述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第一柱透镜的焦距为
可选地,可设置额外第二柱透镜用以将光线投射到更多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业学院,未经成都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1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