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筋与钢筋笼复合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2806.3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4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胡昌斌;陶连杰;徐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00 | 分类号: | E01C11/00;E01C7/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钢筋笼 植筋 植筋孔 修补 本实用新型 沥青混凝土 坑槽修补 沥青路面 复合式 钢纤维 矩形状 填充 开挖 起锚固作用 承载能力 间隙填充 矩阵分布 抗压性能 力学性能 路面坑槽 锚固作用 植筋胶 上端 底面 坑槽 锚固 伸入 焊接 种植 垂直 修复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筋与钢筋笼复合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路面坑槽处垂直开挖的矩形状基坑,基坑大于坑槽,基坑内设置有矩形状的钢筋笼,基坑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呈矩阵分布的植筋孔,每个植筋孔内均插设有植筋,植筋与植筋孔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植筋胶,植筋的上端伸入钢筋笼内部,植筋的顶部焊接有起到锚固作用的锚固片;基坑的内部还填充有钢纤维沥青混凝土。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在新开挖的基坑内设置起锚固作用的植筋和钢筋笼,且填充钢纤维沥青混凝土,可保证修补部位整体性能好、不易脱落,并且承载能力强,抗压性能高,力学性能优良,一次修补,经久耐用,能克服现有修补技术在修复后的短时期内就发生二次破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筋与钢筋笼复合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许多公路建成后,受交通量的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行驶渠道化,及沥青材料性能与路面施工质量等因素影响,早起病害比较普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
坑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特别是在城市道路养护中,若不及时修补,在交通荷载和水的综合作用下,破坏会较快发展,从而扩展到路基,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并严重危及驾乘人员的安全。许多道路,在开通一两年后就需要大面积坑槽修补。因此,对道路面出现的坑槽病害要进行及时修补,并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以保坑槽的修补质量,降低日常养护成本,延长道路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可以预计,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长,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路建设的重点将由建设为主转为建设与养护并举,并以养护为主。
针对沥青路面坑槽,一般是经过坑槽开挖与清理、坑槽壁刷涂粘层油、修补料填充坑槽、修补料压实修整等四步完成,其中在坑槽壁刷涂粘层油是为了保证修补料与坑槽壁之间有良好的粘结。然而,这种修补方法修补的坑槽往往在修补过后的短时期内,修补部位即产生裂缝或者剥落,主要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修补面容易受到污染或者粘层油未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洒布,导致原粘结面与修补面之间粘结不好,没有形成完全连续的受力体系,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上面层承受的应力过大,修补位置会出现细微裂缝,甚至剥落而再次形成坑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筋与钢筋笼复合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结构合理,够保证修补部位整体性能好、不易脱落,并且承载能力强,抗压性能高,力学性能优良,一次修补,经久耐用,能克服现有修补技术在修复后的短时期内就发生二次破坏的问题。
而且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能够保证一次修补,经久耐用,克服现有修补技术在修复后的短时期内就产生二次病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筋与钢筋笼复合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路面坑槽处垂直开挖的矩形状基坑,所述基坑内设置有钢筋笼,基坑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植筋孔,每个植筋孔内均插设有植筋,所述植筋的上端伸入钢筋笼内部;基坑的内部还填充有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为矩形状;若干个植筋孔呈矩阵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为钢纤维沥青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植筋的顶部固联有起到锚固作用的锚固片。
进一步的,所述植筋顶部至路面距离为10~15cm。
进一步的,所述植筋与植筋孔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植筋胶。
进一步的,所述植筋的外表面涂抹环氧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基坑的底面与坑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0~30cm,基坑的边缘与坑槽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2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竖向通高格栅
- 下一篇:一种新老刚柔路面搭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