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颅颈一体血管斑块成像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8199.1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2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汪春生;孟宪平;李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万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34 | 分类号: | G01R33/34;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永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0 | 代理人: | 刘菊兰 |
地址: | 214440 江苏省无锡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单元 通道线圈 线圈壳体 本实用新型 成像线圈 三维检测 血管斑块 颈部 单元设计 高分辨率 高清成像 壳体结构 图像采集 血管图像 接线盒 连接头 无拼接 高清 底座 扫描 探测 血管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颈一体血管斑块成像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线圈壳体、左颈线圈壳体、右颈线圈壳体、头线圈单元和颈线圈单元,底座内设有连接头线圈单元、颈线圈单元的接线盒,头线圈单元采用构成头颅三维检测空间的24通道线圈单元,颈线圈单元采用构成颈部三维检测空间的8通道线圈单元。本实用新型具有独特的壳体结构和32通道线圈单元设计,能够快速实现无拼接的图像采集,生成高分辨率、高清的头颅与颈部的血管图像,满足针对大面积血管的高清成像需求,减少探测扫描时间,检测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方便、检测速度快、成像面积大、精度高的颅颈一体血管斑块成像线圈。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是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引发的血栓栓塞,最终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因此,早期发现并有效治疗动脉易损斑块,是卒中防控的关键。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则是早期发现动脉易损斑块的重要手段,磁共振成像相较于CT、X线、核医学等检查方式,其不采用电离辐射方式,让患者感觉更加舒适,且磁共振成像系统可以在不移动患者的情况下创建任何角度的图像,获得多种图像类型,图像对比度高,检测更加准确方便。
目前常规的磁共振线圈的血管斑块成像效果达不到颅颈成像的诊断要求,必须配备专用的磁共振颅颈血管斑块线圈,但是现有的头部线圈与颈动脉线圈,只能分步探测检查,更换两套成像线圈来实现,信息采集的不足以达到头与颈的整条血管的大面积成像,耗时长、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颈一体血管斑块成像线圈,其具有独特的壳体结构和32通道单元设计,能够快速实现无拼接的图像采集,生成高分辨率、高清的头颅与颈部的血管图像,满足针对大面积血管的高清成像需求,减少探测扫描时间,检测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颅颈一体血管斑块成像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线圈壳体、左颈线圈壳体、右颈线圈壳体、头线圈单元和颈线圈单元,所述头线圈壳体包括均为容腔结构的底座、侧面板、后挡板和上盖板,底座、侧面板、后挡板和上盖板围成前端开口的头部容置腔,头线圈单元安装于对应头部容置腔各部位的底座、侧面板、后挡板和上盖板的容腔内;所述左颈线圈壳体和右颈线圈壳体通过信号线缆安装于头部容置腔的前端开口外的两侧前壁上,左颈线圈壳体和右颈线圈壳体内均设有颈线圈单元;所述底座内设有连接头线圈单元、颈线圈单元的接线盒,接线盒中设有连接头线圈单元和颈线圈单元的接口电路,后挡板的外壁上设有连接线盒的接线座。
作为优选,所述头线圈单元采用构成头颅三维检测空间的24通道线圈单元,颈线圈单元采用构成颈部三维检测空间的8通道线圈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超出头部容置腔的前端开口的颈部托持部,颈部托持部的上表面设置成由后至前向下弯曲的弧形面。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板的一端通过设置缓冲阻尼铰链铰接于后挡板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左颈线圈壳体和右颈线圈壳体与待检测部位直接接触的内侧壁设置成凹向的弧形面。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侧面板和后挡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板对应被检测者面部的区域设置成向上拱起的结构且开设用于观察的视窗,头部容置腔正下方的底座设置成向下拱起的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板和侧面板的两侧边设置相适配的卡扣件。
作为优选,所述左颈线圈壳体和右颈线圈壳体设置长度可调节的连接绑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万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万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81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