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高能粒子束流实验的触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1943.3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3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杰;董永伟;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29 | 分类号: | G01T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宋元松 |
地址: | 1000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倍增管 侧板 套筒 触发系统 电子学 多块 底板 连接器安装板 安装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 高能粒子 安装板 固定柱 微孔板 束流 微孔板固定 光纤耦合 空腔内部 快速部署 成空腔 接口板 拆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能粒子束流实验的触发系统,包括: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安装板以及连接器安装板,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安装板以及连接器安装板相互连接以围成空腔;光电倍增管套筒,光电倍增管套筒通过接口板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设置于光电倍增管套筒内;多块电子学,多块电子学位于空腔内部,多块电子学通过固定柱进行固定,固定柱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微孔板,微孔板固定在光电倍增管套筒的一端,微孔板用于与光纤耦合。本实用新型的触发系统安装简单、拆装容易,能够适应快速部署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高能粒子束流实验的触发系统。
背景技术
空间高能粒子探测是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对从10亿电子伏特至1000万亿电子伏特的高能电子,伽马射线和宇宙线的观测,将促成以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寻找暗物质,解决“膝区”宇宙线世纪之谜。国际上已有的最高能量束线位于欧洲核子中心,可发出4000亿电子伏特的高能粒子,用于高能粒子探测器的能量标定。
本触发系统的功能是实现束流粒子的自主触发。本专利可实现便捷,高耦合效率的系统拆装,方便及时优化系统参数,达到实验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能粒子束流实验的触发系统,其安装简单、拆装容易,能够适应快速部署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能粒子束流实验触发系统,包括: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安装板以及连接器安装板,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安装板以及连接器安装板相互连接以围成空腔;光电倍增管套筒,光电倍增管套筒通过接口板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设置于光电倍增管套筒内;多块电子学,多块电子学位于空腔内部,多块电子学通过固定柱进行固定,固定柱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微孔板,微孔板固定在光电倍增管套筒的一端,微孔板用于与光纤耦合。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光电倍增管套筒的一端设置有螺纹。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用于高能粒子束流实验的触发系统还包括:锁紧环,锁紧环内部设置有与光电倍增管套筒的螺纹相配合的配合螺纹;以及压片,压片环绕微孔板设置。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当将锁紧环与光电倍增管套筒螺纹连接时,压片被固定在光电倍增管套筒的一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压片能够压住微孔板以使得微孔板紧贴在光电倍增管套筒的一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锁紧环可调至与微孔板的端面齐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触发系统由六块面板及压环、微孔板、PMT(光电倍增管)套筒、PMT以及电子学等结构组成,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本实用新型的触发系统结构具有避光功能,触发系统微孔板及PMT套筒部分伸到下机箱内部与晶体模块引出的光纤耦合,已经耦合好光纤的微孔板、压环待触发系统安装至下机箱之后再安装,微孔板光纤出口面与PMT窗口紧密接触,通过调节锁紧环与PMT套筒之间螺纹连接扣数来达到微孔板与锁紧环端面齐平的要求,然后安装压环将微孔板与PMT压紧。本实用新型的触发系统安装简单、拆装容易,能够适应快速部署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1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