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LED的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3441.2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4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超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83 | 分类号: | F21V29/83;F21V31/03;F21V31/00;F21V23/02;F21V23/06;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慈溪久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9 | 代理人: | 赖泽银;陈超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管 电阻 模座 内部设置 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 接线端子 连接插口 螺钉安装 模块设置 内部安装 提高装置 左右两侧 金针 便捷性 过滤网 吸潮剂 端盖 接通 电路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LED的模块,包括外壳和电阻,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管,所述外壳的正后方安装有模座,且模座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插口,所述外壳与模座之间设置有PCB电路板,且PCB电路板的前方安装有针支座,并且针支座的内部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电阻安装在PCB电路板的前方,且电阻的右侧设置有LED灯,并且PCB电路板的后方安装有连接金针,所述连接管的末端螺钉安装有过滤网,且连接管的中部设置有端盖,并且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吸潮剂。该带LED的模块设置有LED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通过LED灯的工作状态来区分PCB电路板内部的电路是否正常接通,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装置检测的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LED的模块。
背景技术
在排放线路时,通过采用相应的模块来增加线路的安装和排放的工作效率,然而在安装后需要对模块进行检测,从而来检测线路是否正常连接,然而现有的模块检测时需要各类的检测工具,耗时较长、效率较低。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带LED的模块,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LED的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模块在检测时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LED的模块,包括外壳和电阻,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管,所述外壳的正后方安装有模座,且模座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插口,所述外壳与模座之间设置有PCB电路板,且PCB电路板的前方安装有针支座,并且针支座的内部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电阻安装在PCB电路板的前方,且电阻的右侧设置有LED灯,并且PCB电路板的后方安装有连接金针,所述连接管的末端螺钉安装有过滤网,且连接管的中部设置有端盖,并且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吸潮剂。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均匀分布在外壳的左右两侧,且散热孔的内侧呈螺纹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插口与连接金针为卡合连接,且连接插口与连接金针呈一一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PCB电路板分别与电阻和LED灯为电性连接,且LED灯位于PCB电路板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和内侧均呈螺纹状结构,且连接管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外表面相互平齐。
优选的,所述端盖呈的表面呈网孔状结构,且端盖与连接管为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带LED的模块;
1、设置有散热孔和连接管,在使用的过程中,配合端盖和过滤网的使用,确保装置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性能,增加装置的实用性,且配合吸潮剂的使用,有效的对装置内部进行吸潮,从而保证装置整体的干燥性,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2、设置有LED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通过LED灯的工作状态来区分PCB电路板内部的电路是否正常接通,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装置检测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散热孔;3、模座;4、连接插口;5、针支座;6、接线端子;7、PCB电路板;8、电阻;9、LED灯;10、连接金针;11、连接管;12、过滤网;13、端盖;14、吸潮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超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超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34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散热的防眩灯
- 下一篇:新型球泡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