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椅上具有红外热成像检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7059.9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7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揭业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椅夫健康(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G5/10 |
代理公司: | 11665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晓丽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热成像 图像处理器 体征信息 人体红外辐射 后台服务器 检测装置 通信模块 图像 轮椅 采集 本实用新型 通信连接 虚拟影像 虚拟体 矫正 发送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椅上具有红外热成像检测的装置,设置于轮椅上,包括:红外热成像检测装置、图像处理器、通信模块;其中,红外热成像检测装置连接图像处理器,用于采集人体红外辐射图像;图像处理器根据采集到的人体红外辐射图像,形成虚拟影像,并根据虚拟体外图像对初步的人体体征信息进行矫正得到最终的人体体征信息;通信模块,与后台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将最终的人体体征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轮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椅上具有红外热成像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智能轮椅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其智能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老人以及腿脚不便的人们使用,做为出行的代步工具。
对于许多家庭应用以及老年人个人医疗保健和检测来说,实现对个人生命体征的测量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对于人体疾病的检测一般都是通过X光、B超、CT影像等技术进行检测,或者通过接触式电子和机械传感器来进行疾病的检测,然而CT、X光以及B超检测过程中的射线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上述检测方法在检测疾病过程中需要病灶发展到一点密度、一定体积时才能显示出异常的变化,而在疾病形成的初期无法形成有效的检测。
而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在医学成像上则属于功能性影像学,从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性进程来看,器官功能或组织性状的改变往往先于其形态和结构的变异。当体表温度变化达到热像仪的分辨率时,医用红外热像仪就可以检测和记录到这种变化,显示出异常高温或低温的部位,能够实现人体组织病灶的早期发现,以便早期诊断,尽快治疗,同时准确快捷,实用高效,且对人体组织没任何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智能轮椅实现更多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上具有红外热成像检测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轮椅上具有红外热成像检测的装置,设置于轮椅上,包括:红外热成像检测装置、图像处理器、通信模块;其中,红外热成像检测装置连接图像处理器,用于采集人体红外辐射图像;图像处理器根据采集到的人体红外辐射图像,形成虚拟影像,并根据虚拟体外图像对初步的人体体征信息进行矫正得到最终的人体体征信息;通信模块,与后台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将最终的人体体征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
进一步的,图像处理器构嵌入在智能轮椅的控制器中,由控制器进行操作处理。
进一步的,该装置的电源接口连接于轮椅上的电源模块,通过轮椅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热成像检测装置检测人体红外辐射信号,并传输至图像处理器,所述图像处理器接收红外热成像检测装置传送的人体红外辐射信号,并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形成伪色彩热图,虚拟体外图像为所述伪色彩热图。
进一步的,红外热成像检测装置设置于轮椅的椅背内、椅座下或扶手内。
进一步的,红外热成像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红外探测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轮椅上具有红外热成像检测的装置,将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器相电连接,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装置采集人体红外辐射信号,图像处理器根据采集的人体红外辐射信号生成虚拟体外图像,所述图像处理器根据虚拟体外图像进行矫正可以得到最终的人体体征信息。与现有的检测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热成像检测装置不需要直接与患者接触,使用更加方便,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的虚拟体外图像对检测到的人体体征信息进行矫正,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另外红外热成像检测装置可以在病灶初期肌体没有发生明显体征变化的情况下就能够检测出潜在的问题,能够更早的发现问题,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椅夫健康(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椅夫健康(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7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