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池上的双注塑电池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7179.9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9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虹;陈凯;伊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虹达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30;H01M10/12;H01M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4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柱体 环状凸环 内注塑层 外塑料层 注塑 电池端子 外周 电池 本实用新型 导电连接部 耐酸耐高温 软性塑料层 安装方便 紧密配合 牢固结合 连接牢固 密封性能 铅酸电池 使用寿命 硬塑料层 电连接 耐腐蚀 外周面 形变 顶面 改性 极板 极柱 紧压 挤压 | ||
一种用于电池上的双注塑电池端子,包括底部能与置于铅酸电池中的极板电连接的金属柱体,所述金属柱体的顶面设置有导电连接部,在所述金属柱体的中部外周面上设置有环状凸环,在所述金属柱体上包裹有将金属柱体外周面与环状凸环包裹于其中的内注塑层,在位于环状凸环位置的内注塑层的外周面上紧压包裹有外塑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注塑层为耐酸耐高温的改性软性塑料层,所述外塑料层为硬塑料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牢固,耐腐蚀,延长极柱的使用寿命;内注塑层受到挤压而产生张力从而与外塑料层牢固结合,并能根据受到的外力发生一定量的形变确保与相应的外塑料层紧密配合,而环状凸环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柱制作技术,尤其指一种用于电池上的双注塑电池端子。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720808201.3名称为《铅酸蓄电池的极柱》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的极柱,包括铜芯镶件以及包铸于铜芯镶件的铅套件,且所述铜芯镶件具有供外部导体相连的插槽,所述铅套件外位于远离铜芯镶件的一端套设有环形挡板,于所述环形挡板背向铜芯镶件的一侧有铅套与ABS隔板相注塑的结构,现有铅酸蓄电池采用极柱与铅套焊接的方式,在铅套与塑料隔板之间的凹槽中注入环氧树脂,从而解决铅酸蓄电池产生的酸雾,避免腐蚀极柱和设备,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该极柱的缺点是,随着蓄电池的使用,环氧树脂会老化变硬,产生裂痕,特别是在机动车辆等具有频繁振动的使用环境下,环氧树脂老化开裂部位会产生爬酸问题。此外,带铅套进行注塑的工艺方法十分繁琐,端子焊接和环氧胶密封、密封胶固化等工艺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效率低下,使用效果不理想等。该极柱产品的结构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结构巧妙、连接牢固、防开裂、防渗漏、密封效果好、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且生产效率高的用于电池上的双注塑电池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用于电池上的双注塑电池端子,包括底部能与置于铅酸电池中的极板电连接的金属柱体,所述金属柱体的顶面设置有导电连接部,在所述金属柱体的中部外周面上设置有环状凸环,在所述金属柱体上包裹有将金属柱体外周面与环状凸环包裹于其中的内注塑层,在位于环状凸环位置的内注塑层的外周面上紧压包裹有外塑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注塑层为耐酸耐高温的改性软性塑料层,所述外塑料层为硬塑料层。
作为改进,所述外塑料层可优选通过注塑包裹于内注塑层上时外塑料层内周壁压缩内注塑层的外径0.1~1mm而相互紧压紧固粘连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所述环状凸环可优选有N条,所述N是不为零的自然数,当N为大于1时,所述N条环状凸环沿金属柱体径向凸设并上下间隔排列于金属柱体的外表面上。上下间隔排列的环状凸环相当于N层密封结构,起到分层密封的效果,由于振动向上倒流的爬酸以及电池反应产生的酸雾在外溢的过程中能依次被环状凸环所阻挡,大大降低了酸液酸雾溢漏的可能性。
进一步改进,当N为大于1时,包裹于环状凸环侧面上的改性软性塑料层直径可优选要大于上下环状凸环之间的凹腔位置上的软塑料层直径。改性软性塑料层在凹腔处的直径相应减小使改性软性塑料层侧壁起伏形成能与环状凸环紧密贴合的密封结构,密封性能提高,起伏的侧壁增加了改性软性塑料层的表面积,而伸入凹腔的改性软性塑料层还能受到上部环状凸环与下部环状凸环的夹紧力的作用,连接固定的牢固度也相应提高,防震防溢漏效果更理想。
进一步改进,在外塑料层的顶面与位于环状凸环顶面上的外塑料层之间的内注塑层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能与蓄电池热封的环形凹槽。
作为改进,所述金属柱体的底部可优选连接有能提高导电性能与固定更稳定的能导电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极板电连接在一起。
作为改进,所述导电连接部可优选是金属柱体顶面开口的能与导电螺杆螺纹相连接的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虹达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虹达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71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