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靠式充气枕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6141.8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27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俞俐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卓艺家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王丽芳;张超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靠式 充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夹靠式充气枕,其包括一囊体和一气体控制部件,其中所述囊体具有一填充空间,其中所述气体控制部件连通所述填充空间,以通过所述气体控制部件向所述填充空间充气或放气,其中当所述囊体被一填充气体膨胀,所述囊体利用所述人体部分区域和所述依靠壁之间的夹持力,向所述人体部分区域提供单方向支撑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颈枕,更详而言之地涉及一夹靠式充气枕,其中所述夹靠式充气枕适于被夹置于一依靠壁和人体之间,为人体提供单方向支撑。
背景技术
现代人们出行频率越来越多,对出行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颈枕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必需品。市场上常见的颈枕是利用肩膀形成自支撑结构,就可以支撑于脖颈的周侧提供大区域或者说全方位的支撑力。有的是直接将颈枕设计成固定形状,例如固定U型枕,使用时,直接将U型枕环套在脖颈周侧,利用肩膀支撑。有的是使用者自己操作成环状,例如圆筒形颈枕,使用时,利用卡扣等耦合装置将圆筒形颈枕弯曲成环状,环绕在脖颈周侧,再利用肩膀为脖颈周侧提供支撑力。
这些全方位提供支撑力的颈枕更适合配合办公室类型的椅子休息使用,此时使用者颈部和头部四周均缺失支撑,而全方位提供支撑力的颈枕具有较高的支撑感。但是在乘坐长途汽车或长途飞机时,有时支撑感过足使人限制在狭小的空间中,容易引起不适,有些时候这些颈枕反而会对脖颈造成负担。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喜欢将头部靠在列车或汽车的窗户上以获得支撑。而固定U型枕尺寸较大,如果夹置在头部和窗户之间,脖颈需要较大的力压制,以防U型枕下滑,脖颈负担较重;圆筒形颈枕内部填充物多为可流动颗粒,如果夹置在头部和窗户之间,受到重力影响,填充物会逐渐向下流动,头部和窗户之间缓冲物逐渐流失,不仅无法起到缓冲作用,头部压制力越大还有可能导致填充物流动更快。
或者,有的座椅的头靠部具有一定的弧度,两侧相对中间凸起,形成侧向支撑部,为乘客的头部提供侧向支撑。此时,全方位提供支撑力的颈枕可能会受到侧向支撑部的限制,挤压脖颈。但是如果不使用颈枕,脖颈和头靠部无法贴合,长时间僵直会导致不适。也就是说,环形使用颈枕有时无法适用只有脖颈后部需要支撑的情况。即现有技术的颈枕无法满足使用者点支撑的需求和仅部分区域需要支撑的需求,灵活性较差。
此外,固定U型枕和圆筒形颈枕的体积较大,随时携带并不方便,收纳也占用空间。市场上有可充气的U型枕,使用时,需要使用者自己吹气。但是U型枕的尺寸较大,使用者吹气费力,需要多次用力吹气,才能使U型枕膨胀至饱满状态。同时,当需要放气时,U型枕放气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放气,便捷性较差,使用方法缺少人性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夹靠式充气枕,其中所述夹靠式充气枕被夹置于一依靠壁和人体部位之间,可以为人体部位提供单方向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夹靠式充气枕,其中所述夹靠式充气枕可以被填充在人体部位和所述依靠壁之间的缝隙,为颈部提供适当的单方向支撑的同时,避免限制脖颈其他方向的活动。特别是,所述夹靠式充气枕可以被填充在颈后部与座椅靠背之间的缝隙中,使用者可以自由地靠在座椅的侧向支撑部,而不受到挤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靠式颈枕夹靠式充气枕,其中所述夹靠式充气枕可以为人体部位提供点支撑从而支撑人体部位的部分区域,使用更灵活,适用场合更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靠式充气枕,其中所述夹靠式充气枕弧度设计要求降低,也可以更贴合于人体弧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靠式充气枕,其中当所述夹靠式充气枕被置于头部和依靠壁,例如车窗,之间时,使用者只需较小的力就可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夹靠式充气枕,其中所述夹靠式充气枕为人体部位提供单方向支撑时,内部填充物的流动范围小,不会因为着力点的集中四散,而导致着力点没有填充物缓冲。尤其是当所述夹靠式充气枕被置于头部和依靠壁之间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卓艺家纺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卓艺家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61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自动充气式止血带
- 下一篇:穿戴式监测设备及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