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芯片承载支架及LED灯珠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8178.4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9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曾育艺;黄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途瑞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崔振 |
地址: | 213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支架 容置部 底壁 本实用新型 缓冲保护 保护层 缓冲 周壁 顶部开口 顶部设置 安置 凹部 受力 死灯 断裂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芯片承载支架及LED灯珠,LED芯片承载支架包括承载支架主体,承载支架主体具有容置部,容置部具有顶部、周壁及底壁,容置部的顶部开口;容置部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设置LED芯片的安置位;容置部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凹部;LED灯珠包括LED芯片及前述LED芯片承载支架,LED芯片设置于容置部的底壁上用于设置LED芯片的安置位处;容置部的顶部设置有保护层。本实用新型LED芯片承载支架上设置有相应的缓冲保护结构,对于应用该LED芯片承载支架的LED灯珠而言,该LED芯片承载支架的缓冲保护结构能对保护层受到的外力予以缓冲,使得LED灯珠的导线不容易直接受力,保护导线,因而导线不容易发生断裂,降低了LED灯珠出现死灯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ED芯片承载支架及LED灯珠。
背景技术
LED全称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以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发光器件。LED具有的特点是功耗低、高亮度、色彩艳丽、抗振动、寿命长(正常发光8-10万小时)、冷光源等,是真正的“绿色照明”。
目前,LED技术日益走向成熟,LED灯珠已广泛用于灯饰照明、LED大屏幕显示、交通灯、装饰、电脑、电子玩具礼品、交换机、电话机、广告、城市光彩工程等诸多生产领域。
现有的LED灯珠大多是将LED芯片设置于基体上,再在基体的顶部设置保护层封顶。然而,现有的LED灯珠普遍十分脆弱,LED灯珠基体的周壁大多是直的,LED灯珠中的导线仅靠保护层做缓冲保护,在实际使用或运输过程中LED灯珠的保护层会经常受到外力挤压,使得导线容易直接受力,致使导线发生断裂,造成LED灯珠死灯。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芯片承载支架及LED灯珠,该LED芯片承载支架上设置有相应的缓冲保护结构,对于应用该LED芯片承载支架的LED灯珠而言,该LED芯片承载支架的缓冲保护结构能对保护层受到的外力予以缓冲,使得LED灯珠的导线不容易直接受力,保护导线,因而导线不容易发生断裂,降低了LED灯珠出现死灯的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LED芯片承载支架,包括承载支架主体,
所述承载支架主体具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具有顶部、周壁及底壁,所述容置部的顶部开口;所述容置部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设置LED芯片的安置位;所述容置部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凹部。
作为上述LED芯片承载支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容置部的周壁上设置的第一缓冲凹部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凹部按规则分布于所述容置部的周壁上。
作为上述LED芯片承载支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容置部的周壁上设置的第一缓冲凹部有两个。
作为上述LED芯片承载支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凹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部周壁的顶端部和所述容置部周壁的中部。
作为上述LED芯片承载支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容置部的周壁上设置的第一缓冲凹部由两个面相接而成,所述第一缓冲凹部的两个面所形成的夹角的范围为70°~110°。
作为上述LED芯片承载支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缓冲凹部的两个面所形成的夹角为90°。
作为上述LED芯片承载支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缓冲凹部的两个面分别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
作为上述LED芯片承载支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容置部的周壁与底壁的相接处设置有第二缓冲凹部。
作为上述LED芯片承载支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容置部的周壁与底壁的相接处设置的第二缓冲凹部由三个面依次相接而成,所述第二缓冲凹部两两相接的面所成的夹角为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途瑞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途瑞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81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