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排污的水产养殖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3266.3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0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祝璟琳;杨弘;李大宇;肖炜;邹芝英;曹勇;喻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B01D36/04;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仓 电磁排污阀 锥形排污口 回水池 水产养殖 本实用新型 循环系统 自动排污 总回水管 控制箱 养殖桶 排出循环系统 隔离网罩 固体污垢 排污技术 污水流速 回流水 回水口 减速板 沉降 污垢 连通 隔离 排污 污水 | ||
1.一种自动排污的水产养殖循环系统,包括若干个养殖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桶(1)的回水口通过总回水管(2)与锥形沉淀仓(3)连通,所述锥形沉淀仓(3)置于回水池(4)内,且在所述锥形沉淀仓(3)内设有用于将总回水管(2)流进锥形沉淀仓(3)内污水流速降低的回流水减速板(5),在所述锥形沉淀仓(3)顶部设有用于隔离污水中污垢的隔离网罩(6),所述锥形沉淀仓(3)底部的锥形排污口置于回水池(4)的底部,所述锥形排污口设有电磁排污阀(7),所述电磁排污阀(7)与控制箱(8)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污的水产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池(4)的侧壁设有水位传感器(9),所述水位传感器(9)从上到下贯穿整个回水池(4)的侧壁,所述水位传感器(9)通过数据总线与控制箱(8)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污的水产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水池(4)上部设有电磁补水阀(10),进水管通过电磁补水阀(10)与回水池(4)连通,所述电磁补水阀(10)通过电磁补水阀控制线与控制箱(8)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污的水产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泵(11)、高速过滤砂缸(12)和紫外杀菌器(13),所述回水池(4)通过循环泵(11)与高速过滤砂缸(12)连通,所述高速过滤砂缸(12)经紫外杀菌器(13)与多个养殖桶(1)的进水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污的水产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11)通过循环泵控制线与控制箱(8)连接,所述紫外杀菌器(13)通过杀菌器控制线与控制箱(8)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污的水产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桶(1)的进水口设有进水阀(101),排水口设有排水阀(102),回水口设有回水阀(103),且所有的进水口连通,所有的回水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污的水产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水减速板(5)将锥形沉淀仓(3)分隔为大小不同的两个容置空间,分别为大容置空间和小容置空间,所述总回水管(2)与小容置空间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污的水产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排污阀(7)通过电磁排污阀控制线与控制箱(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32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样沉淀装置
- 下一篇:水泥窑CCS系统生产废水再利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