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炉上修炉进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4261.2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4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军;张朝发;王迎;陆文杰;郑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9/08 | 分类号: | B65G49/08 |
代理公司: | 13108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红强 |
地址: | 06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炉壳 旋转溜槽 砌筑 修炉 本实用新型 固定溜槽 出钢口 倒链 活动烟罩 上端固定 设备操作 维修设备 冶金行业 转炉炉衬 作业效率 故障率 炉口处 砖装置 搭接 铰接 炉口 下端 转炉 侧面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炉上修炉进砖装置,属于冶金行业转炉炉衬维修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转炉炉壳(7)的顶部为炉口,出钢口(4)位于转炉炉壳(7)的侧面,固定溜槽(5)固定在出钢口(4)内,旋转溜槽(9)和砌筑平台(10)均设在转炉炉壳(7)的内部,砌筑平台(10)设在转炉炉壳(7)的底部,旋转溜槽(9)的一端铰接在固定溜槽(5)上,旋转溜槽(9)的另一端搭接在砌筑平台(10)上,倒链(8)的下端固定在旋转溜槽(9)上,倒链(8)的上端固定在转炉炉壳(7)顶部的炉口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需移动活动烟罩就可完成进砖和修炉工作,设备操作简便、故障率低,修炉作业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炉上修炉进砖装置,属于冶金行业转炉炉衬维修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炼钢转炉内衬砌筑分上修炉和下修炉两种形式。国内外大、中型转炉普遍采用上修炉方式,传统的上修炉方式需把转炉活动烟罩移走,从炉口安装修炉塔,炉衬砖从炉口进入炉内,从炉底开始自下而上完成炉衬修砌。该修炉方式存在投资大、设备复杂、活动烟罩设计复杂、修炉时间长等问题。
在转炉炉壳上锥段开孔,利用皮带机将炉衬砖送入炉内的方式,虽然设备、工艺简单,但是存在占用空间大、安全性低和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炉上修炉进砖装置,不需移动活动烟罩就可完成进砖和修炉工作,制作简单,安全可靠,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炉上修炉进砖装置,包含出钢口、固定溜槽、转炉炉壳、倒链、旋转溜槽和砌筑平台,转炉炉壳的顶部为炉口,出钢口位于转炉炉壳的侧面,固定溜槽固定在出钢口内,旋转溜槽和砌筑平台均设在转炉炉壳的内部,砌筑平台设在转炉炉壳的底部,旋转溜槽的一端铰接在固定溜槽上,旋转溜槽的另一端搭接在砌筑平台上,倒链的下端固定在旋转溜槽上,倒链的上端固定在转炉炉壳顶部的炉口处。
在出钢口的正下方转炉炉壳的外侧设有炉后上砖平台,所述炉后上砖平台固定在转炉平台上,炉后上砖平台上设有小平台。
所述小平台的高度与出钢口的下沿平齐。
在出钢口侧下方的转炉炉壳的内部设有炉内站人平台。
转炉炉壳内部的旋转溜槽、砌筑平台和转炉炉壳的内壁构成直角三角形。
出钢口内的固定溜槽和转炉炉壳内的旋转溜槽构成进砖溜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修炉时,炉衬砖存放在炉后转炉平台上,用叉车将整箱的炉衬砖运输到炉后上砖平台上,由人工将炉衬砖拆箱,通过小平台将炉衬砖顺序放置到出钢口内的固定溜槽中,然后炉衬砖由炉内站人平台上的操作人员通过旋转溜槽滑溜到砌筑平台上,完成炉衬砖从炉外到炉内的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不需移动活动烟罩就可完成进砖和修炉工作,与传统上修炉方式相比,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
(2)操作简便、故障率低,修炉作业效率高;
(3)布置灵活,尤其适合空间狭小转炉的炉衬修砌工作,对厂房高度和平台尺寸要求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炉平台1、炉后上砖平台2、小平台3、出钢口4、固定溜槽5、炉内站人平台6、转炉炉壳7、倒链8、旋转溜槽9、砌筑平台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未经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4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串焊机的翻转下料机构
- 下一篇:风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