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4821.4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8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梁菊明;孙荣;梁玲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五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E02D5/48;E02D5/52;E02D29/02;A01G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 31319 | 代理人: | 姜建文 |
地址: | 3143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及其 组成 集成 挡墙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桩,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迎水面、后挡土面、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生态桩进一步包括空腔。所述迎水面设有生态斗,所述生态斗与所述空腔贯通。一种生态桩组成的集成挡墙,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相邻的生态桩设置所述生态斗(2)的相对位置不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的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领域,传统的支护结构大多采用现场浇注的方法,施工工期长、工效低、工程造价高、施工工序复杂,而且浆砌块石、干砌块石结构耐久性较差,在气温变化后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一般2-3年就会出现块石与混凝土粘结脱裂、垮塌现象,结构质量极不稳定。
对比传统水利工程其他结构,板桩结构具有施工方便、耐久性强、性价比高、外形美观、节省用地等多种优势。目前广泛应用于大江大河防洪减灾、内河湖泊沿岸整治和加固、港口码头护岸、河堤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板桩结构主要分为钢板桩和混凝土板桩。钢板桩抗弯抗压能力好,但其造价昂贵,且易腐蚀生锈。混凝土板桩则成本更低,施工周期短等优点。但传统混凝土板桩安装不稳固,抗水流冲击能力弱,且忽略了生态发展和绿化环境的。
因此,开发一种稳固、具有绿化功能的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是十分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河道的生态桩,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迎水面、后挡土面、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生态桩进一步包括空腔,所述迎水面设有生态斗,所述生态斗与所述空腔贯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斗与所述空腔贯通连接处的上沿距离所述下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生态斗的外侧距离所述下表面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为内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为外凸设置。安装时,相邻两个生态桩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相邻两个生态桩形成一个整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迎水面或后挡土面中至少一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挡土面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表面为楔形切面。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态桩组成的集成挡墙,至少两个相邻的生态桩设置所述生态斗的相对位置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成挡墙为可弯曲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下表面左侧为楔形切面时,安装时,所述生态桩从右到左安装组成所述集成挡墙。
本实用新型所获得的有益技术效果:
1.生态桩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快捷,安全稳定,节省安装维护成本;
2.生态桩采用内凹和外凸设置,相邻两个生态桩贴合紧密,抗水流冲击能力强;
3.生态桩设有空腔和生态斗,可以用于种植植物,绿化环境;
4.生态桩的下表面为楔形切面,便于插入河底;
5.生态桩的外表面设有凸起,增加生态桩与泥土的接触,抗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五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五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48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除湿干燥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康复花园的景观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