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气柜底部油沟密封油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7616.3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5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凌;张贤明;欧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B1/06 | 分类号: | F17B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油 煤气柜底部油沟 回油管道 本实用新型 煤气柜侧板 过滤器 加热器 加热装置 进油管道 密封油层 抽油泵 回油阀 进油阀 上开孔 干式稀油密封 底部油沟 检修方便 密封油管 煤气柜 结冰 油品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气柜底部油沟密封油加热装置,包括密封油进油管道(1)、密封油进油阀(2)、过滤器(3)、抽油泵(4)、密封油加热器(5)、密封油回油阀(6)、密封油回油管道(7),其特征在于:密封油进油管道(1)通过在煤气柜侧板上开孔的方式与煤气柜底部油沟的密封油层相连,然后依次通过密封油管道与密封油进油阀(2)、过滤器(3)、抽油泵(4)、密封油加热器(5)、密封油回油阀(6)、密封油回油管道(7)相连,密封油回油管道(7)通过在煤气柜侧板上开孔的方式与煤气柜底部油沟的密封油层相连。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检修方便,可保证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冬季密封油的油品稳定,防止底部油沟结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企业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的技术领域,是一种针对煤气柜底部油沟密封油加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煤气柜是钢铁厂稳定煤气管网压力、减少煤气放散的重要设备,目前在钢铁厂、焦化厂广泛应用的高炉煤气柜、焦炉煤气柜均为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其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密封油的油品质量。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冬季气温降低会引起密封油粘度增加影响密封油的流动性,进而导致密封效果降低引发安全事故,同时温度过低会导致煤气柜底部油沟的水层结冰影响排水及密封油的油位高度。对于北方地区的煤气柜来说,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煤气柜底部油沟的密封油层或水层内采用蒸汽管道伴热的方法进行加热保温处理。采用蒸汽管道底部油沟伴热的方法具有加热效率高的优点,但同时底部油沟蒸汽管道的不连续处容易出现局部温度过高,导致密封油变质老化;另外,由于蒸汽管道布置于底部油沟中,检修及更换难度高,如要进行蒸汽管道检修或更换只有对煤气柜进行停柜处理,影响煤气柜的稳定运行,造成煤气放散浪费。
基于上述情况,如何有效地保证北方地区的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冬季密封油的油品稳定以及防止底部油沟结冰,一直是钢铁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底部油沟蒸汽管道伴热存在的局部区域易出现温度过高、检修及更换难度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煤气柜底部油沟密封油加热装置,该装置可以控制密封油的加热温度,同时装置简单、检修方便,可以有效地保证北方地区的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冬季密封油的油品稳定,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底部油沟结冰。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气柜底部油沟密封油加热装置,包括密封油进油管道(1)、密封油进油阀(2)、过滤器(3)、抽油泵(4)、密封油加热器(5)、密封油回油阀(6)、密封油回油管道(7),其特征在于:密封油进油管道(1)通过在煤气柜侧板上开孔的方式与煤气柜底部油沟的密封油层相连,然后依次通过密封油管道与密封油进油阀(2)、过滤器(3)、抽油泵(4)、密封油加热器(5)、密封油回油阀(6)、密封油回油管道(7)相连,密封油回油管道(7)通过在煤气柜侧板上开孔的方式与煤气柜底部油沟的密封油层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密封油加热器为电加热器,加热后的密封油温度为50℃~60℃。
进一步,所述的密封油进油管道(1)和密封油回油管道(7)在煤气柜侧板上的开孔中心点在一个平面上且以该平面煤气柜中心点为基准呈180度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如下几点。
1) 本实用新型装置将煤气柜底部油沟的密封油引出到外部的密封油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50℃~60℃,避免了目前常用的底部油沟蒸汽伴热管道容易出现的局部温度过高、加热温度不可控等风险,可以有效地保证北方地区的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冬季密封油的油品稳定,同时通过密封油层传热至水层,可以有效地防止底部油沟发生结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7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