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再循环燃气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8626.9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8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程琪;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琪;李健 |
主分类号: | F23C9/08 | 分类号: | F23C9/08;F23J15/00;F23L15/04 |
代理公司: | 泰州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5 | 代理人: | 杨建新 |
地址: | 276826***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气锅炉 烟气 空气预热器 导气板 水冷管 烟气回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 螺旋出水管 烟气再循环 燃气锅炉 水冷夹层 后烟道 进水管 燃烧稳定性 导向作用 风机负荷 降温效果 循环烟气 出烟道 内循环 燃烧器 外循环 侧壁 减小 内壁 内腔 连通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再循环燃气锅炉,包括燃油气锅炉,所述燃油气锅炉一侧连接有燃烧器,所述燃油气锅炉内腔设有烟气导气板,所述烟气导气板与所述燃油气锅炉内壁之间形成烟气回流通道,所述烟气回流通道内设有螺旋水冷管,所述螺旋水冷管两端分别设有螺旋进水管与螺旋出水管,所述燃油气锅炉侧壁上设有水冷夹层,所述螺旋进水管与螺旋出水管均与所述水冷夹层连通,所述燃油气锅炉一侧通过锅炉后烟道一侧连接有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一侧通过空气预热器后烟道连接出烟道,本实用新型采用烟气内循环与外循环结合的方式,减小风机负荷,燃烧稳定性好,并且设置烟气导气板对内循环烟气起到导向作用,设置螺旋水冷管增加降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再循环燃气锅炉,属于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城市逐步淘汰市区内燃煤小锅炉、炉灶,改用油、气、电等清洁燃料或集中供热,当前,国内使用较多的烟气再循环装置,是在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前抽取一部分低温烟气直接送入炉内,或与一次风或二次风混合后送入炉内,也降低了氧气浓度,进而降低了NOx的排放浓度,从空气预热器前抽取温度较低的烟气,通过再循环风机将抽取的烟气送入空气烟气混合器,和空气混合后一起送入炉内,常规的烟气再循环装置,需要辅助设备,系统复杂,投资较大,而且大多很难将氧浓度真正稳定降到足够小的程度,并且这种烟气再循环方法,由于引回大量的循环烟气加大了系统的烟气量,导致烟气流速增加,加大了引风机的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烟气再循环燃气锅炉,解决了现有的常规的烟气再循环装置,需要辅助设备,系统复杂,投资较大,而且大多很难将氧浓度真正稳定降到足够小的程度,并且这种烟气再循环方法,由于引回大量的循环烟气加大了系统的烟气量,导致烟气流速增加,加大了引风机的负荷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烟气再循环燃气锅炉,包括燃油气锅炉,所述燃油气锅炉一侧连接有燃烧器,所述燃油气锅炉内腔设有烟气导气板,所述烟气导气板与所述燃油气锅炉内壁之间形成烟气回流通道,所述烟气回流通道内设有螺旋水冷管,所述螺旋水冷管两端分别设有螺旋进水管与螺旋出水管,所述燃油气锅炉侧壁上设有水冷夹层,所述螺旋进水管与螺旋出水管均与所述水冷夹层连通,所述燃油气锅炉一侧通过锅炉后烟道一侧连接有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一侧通过空气预热器后烟道连接出烟道,所述空气预热器顶部连接空气管,所述空气管上安装有空气控制阀与第一鼓风机,所述空气预热器底部通过热空气管连接烟气空气混合室,所述空气预热器后烟道底部通过循环烟管连通所述烟气空气混合室,所述循环烟管上设有循环烟气阀与第二鼓风机,所述烟气空气混合室一侧通过循环气管与所述燃烧器连通。
进一步而言,所述烟气导气板包括横向导气板及与所述横向导气板两端连接的弧形导气板。
进一步而言,所述水冷夹层底部设有水冷进水管,所述水冷夹层一侧设有水冷出水管。
进一步而言,所述空气控制阀与所述循环烟气阀均为单向阀。
进一步而言,所述空气预热器后烟道上还安装有烟气脱硫箱。
进一步而言,所述燃油气锅炉与所述燃烧器的出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高温烟气经过燃油气锅炉辐射换热后,形成较低温度的烟气,在烟气压力作用下,一部分烟气进入烟气回流通道,在烟气回流通道的横向导气板及与所述横向导气板两端连接的弧形导气板的导向作用下回流,并且烟气经过螺旋水冷管与水冷夹层的作用下进一步降温,螺旋水冷管的设置可以延阻烟气的流速,并且获得更好的降温效果,烟气可以回流到燃油气锅炉前端,与高温烟气混合后获得较低的燃烧温度,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本实用新型采用烟气内循环与外循环结合的方式,减小风机负荷,燃烧稳定性好,并且设置烟气导气板对内循环烟气起到导向作用,设置螺旋水冷管增加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琪;李健,未经程琪;李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86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