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辆的油箱组件以及集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1362.2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4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李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彼欧英瑞杰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25/08;B60K1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鼎理利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18 | 代理人: | 袁鑫;赵晶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液器 油箱 液体出口 机动车辆 上壁 本实用新型 油箱组件 贯通孔 腔体 碳罐 连通 密封 阀门连接 连接方式 油箱连接 油箱液体 蒸气出口 蒸气入口 直接接合 底壁 阀门 开孔 油液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的油箱组件,其包括油箱、阀门、碳罐与集液器,其特征在于,集液器包括腔体,并设有与阀门连接的蒸气入口,与碳罐连接的蒸气出口,以及与油箱连接的液体出口,其中,液体出口设置在腔体的底壁上并以密封的方式直接接合在油箱的上壁上,以使得集液器通过该液体出口密封地固定在油箱的上壁上,并且其中,液体出口还包括贯通孔,该贯通孔与布置在油箱的上壁上的且与之对应的贯通开孔连通,以使得集液器与油箱液体连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集液器,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的油箱上。通过提供如上所述的集液器与油箱的简单而高效的连接方式,从而使得集液器中收集到的油液能够及时、方便、快捷地回流到油箱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辆的油箱及其组件的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机动车辆的油箱及其组件的装配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塑料的重量较轻并且更容易模制出复杂形状,它在众多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制造容纳液体和/或气体的空心体储箱,包括用于机动车辆的油箱。
机动车辆的油箱系统通常包括多个组件,例如泵、阀门、碳罐等。
这里术语阀门是指直接安装在油箱内或油箱上、亦或是安装在油箱之外直接或间接与油箱连通的阀门,这(或这些)阀门辅助油箱实现其一个或多个功能。例如,排气阀(VV)、加油限量排气阀(FLVV)、翻车阀(ROV)、或集成上述几种阀功能的组合阀(COMBO阀)等。这些阀门的入口一般与油箱相连,而出口一般连接到碳罐,以防止燃油蒸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这里术语碳罐是指设置在机动车辆的油箱与发动机之间的活性碳罐存储装置,其用于临时存储从油箱中排出的燃油蒸气。由于燃油是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油箱经常充满燃油蒸气,燃油蒸气会通过各种阀门向外排出。出于节约燃料与保护环境的考虑,这些阀门与碳罐连接,碳罐的内部填充有吸附能力很强的活性炭,这些活性炭能够大量吸附燃油蒸气,以防止燃油蒸气泄露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当机动车辆的燃烧发动机启动时,暂时存储在碳罐中燃油蒸气会经由进气歧管进入到燃烧发动机中参与燃烧。这样不但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而且也降低了机动车辆的油耗。
然而,由上述阀门排出的燃油蒸气中不但含有燃油气体,还可能包含燃油液体,而液体状态的燃油并不能被碳罐中的活性炭有效吸附并贮存,也无法回收。因此,需要将燃油蒸气中的燃油液体与气体分离并回收,以防止燃油液体进入到碳罐中。为此,在油箱的阀门与碳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集液器,该集液器能够从燃油蒸气中分离并收集液体燃油,并将收集到油液通过管路回流至油箱。由于集液器的回流管路的设计问题,很多情况下收集到的油液不能及时且充分地回流到油箱中,容易造成油液在集液器中的堆积。这样的堆积会增加集液器中收集到的油液逸出到碳罐中的风险,例如机动车辆行驶途中突发的颠簸或碰撞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提供一种集液器与油箱的简单而高效的连接方式,从而使得集液器中收集到的油液能够及时、方便、快捷地回流到油箱中。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的油箱组件,其包括油箱、阀门、碳罐、与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器包括腔体,并设有与所述阀门连接的蒸气入口,与所述碳罐连接的蒸气出口,以及与所述油箱连接的液体出口,其中,所述液体出口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底壁上并以密封的方式直接接合在所述油箱的上壁上,以使得所述集液器通过该液体出口密封地固定在所述油箱的上壁上,并且其中,所述液体出口还包括贯通孔,该贯通孔与布置在所述油箱的上壁上的且与之对应的贯通开孔连通,以使得所述集液器与所述油箱液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彼欧英瑞杰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彼欧英瑞杰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13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