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焚烧炉的污泥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6589.6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4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宋晨;殷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44 |
代理公司: | 44298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龙飞 |
地址: | 518046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管道 电动闸阀 冲洗管道 排污管道 渗滤液 输送泵出口 分管道 给料斗 污泥输送泵 污泥 污泥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 垃圾焚烧炉 渗滤液原液 污泥接收仓 管道畅通 末端连接 污泥输送 依次设置 接入点 连接点 冲刷 排污 增设 分管 流动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焚烧炉的污泥输送系统,包括污泥主管道及按照污泥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污泥接收仓、污泥输送泵、污泥输送泵出口电动闸阀,还包括在输送泵出口电动闸阀之后、与主管道连接将污泥输送给各给料斗的各个分管道,在各个分管道上设置给料斗电动闸阀,还包括排污管道,排污管道一端与主管道连接而另一端接入到渗滤液原液池,排污管道与主管道的接入点设置在渗滤液输送泵出口之后、在第一给料斗的分管道与主管道的连接点之前,在排污管道上设置排污电动闸阀,还增设渗滤液冲洗管道,冲洗管道的一端接渗滤液输送泵出口而另一端与主管道末端连接,在冲洗管道上设置冲洗管道电动闸阀。利用渗滤液对主管道及各分管道进行冲刷,确保管道畅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污泥处理技术方案,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的污泥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越来越多,而垃圾焚烧发电厂往往配套有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产生垃圾处理量约2%的污泥,目前,提出一种污泥和垃圾掺烧的污泥处理方案,投资小、设备可靠同时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污泥和垃圾掺烧即是污泥掺合垃圾后一起在焚烧炉燃烧。现有污泥掺烧垃圾的方法是这样:1、用罐车将污泥运输到垃圾卸料平台倾泻到垃圾池。2、用垃圾吊抓斗将污泥和垃圾混合搅拌。3、用垃圾吊抓斗将混合后的垃圾污泥混合物投入锅炉给料斗进入炉膛焚烧。
问题是,现有污泥掺烧垃圾的方法存在的弊端如下:1:污泥混合不均匀入炉后难以燃烧。2:污泥进入垃圾池容易堵塞垃圾池与渗滤液池之间滤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焚烧炉的污泥输送系统,包括污泥主管道及按照污泥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污泥接收仓、污泥输送泵、污泥输送泵出口电动闸阀,还包括在输送泵出口电动闸阀之后、与主管道连接将污泥输送给各给料斗的各个分管道,在各个分管道上设置给料斗电动闸阀,还包括排污管道,排污管道一端与主管道连接而另一端接入到渗滤液原液池,排污管道与主管道的接入点设置在污泥输送泵出口电动闸阀之后、在第一给料斗的分管道与主管道的连接点之前,在排污管道上设置排污电动闸阀,其特征是,还增设渗滤液冲洗管道,冲洗管道的一端接渗滤液输送泵出口而另一端与主管道末端连接,在冲洗管道上设置冲洗管道电动闸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方案是,一种垃圾焚烧炉的污泥输送系统,包括污泥主管道及按照污泥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污泥接收仓、污泥输送泵、污泥输送泵出口电动闸阀,还包括在输送泵出口电动闸阀之后、与主管道连接将污泥输送给各给料斗的各个分管道,在各个分管道上设置给料斗电动闸阀,其特征是,还增设渗滤液冲洗管道,冲洗管道的一端接渗滤液输送泵出口而另一端与主管道末端连接,在冲洗管道上设置冲洗管道电动闸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排污管道,排污管道一端与主管道连接而另一端接入到渗滤液原液池,排污管道与主管道的接入点设置在污泥输送泵出口电动闸阀之后、在第一给料斗的分管道与主管道的连接点之前,在排污管道上设置排污电动闸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焚烧炉的污泥输送系统,由于增设渗滤液冲洗管道,冲洗管道的一端接渗滤液输送泵出口而另一端与主管道末端连接,在清洗管道上设置清洗管道电动闸阀。利用渗滤液对主管道及各分管道进行冲刷,防止污泥管道堵塞,确保管道畅通,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接收仓,
2.输送泵,
3.1输送泵出口电动闸阀、3.2排污电动闸阀、3.3冲洗管道电动闸阀、3.4、3.5给料斗电动闸阀,
4.去渗滤液原液池,
5.主管道,5.1、5.2分管道、5.3排污管道,5.4冲洗管道,5A主管道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65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