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重力型装配式生态驳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8594.0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6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顾宽海;彭玮;程泽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航道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D27/18 |
代理公司: | 31332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余毅勤<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小沉箱 软土地基 加固体 重力型 装配式 本实用新型 凹凸式 种植土 地基 生态 基础处理 结构安全 箱体内部 荷载 水平力 岸边 河道 节能 环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重力型装配式生态驳岸结构,包括预制箱体、预制小沉箱、地基加固体和种植土料;地基加固体的顶部设有预制小沉箱,预制小沉箱的顶部设有若干个预制箱体,若干个预制箱体的前后均呈台阶布置,每个预制箱体内部设有种植土料;预制小沉箱采用凹凸式与预制箱体相固定连接,相邻两个预制箱体之间均采用凹凸式相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重力型装配式生态驳岸结构通过对河道岸边的软土地基先进行基础处理,然后在处理后的基础加固体上设置预制小沉箱和预制箱体,共同形成重力型装配式的生态驳岸结构,墙后的水平力等荷载由驳岸结构承担而达到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作用,又能达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驳岸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重力型装配式生态驳岸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驳岸是一种既能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又兼具景观功能、且能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墙。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自身所居住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水更清,同时,随之出现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理念,人们的期望更高,也就是要求建筑工程建设中尽量使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建设手段。目前,大部分的河道整治主要为满足防洪排涝的需要进行建设,一般在软土地基中常常采用桩基基础的低桩承台方案,即桩基基础上的现浇L型挡墙驳岸,其以预制桩基和现场浇筑为主,形成灰色结构,不仅将河水与土人为的分割开,难以形成水土自由交换使河水自净,而且由于采用大量的现浇结构需要大量的模板,工期也较长,建筑材料浪费也很多,不高效、节能、环保。目前,在软土地基上建设驳岸尚未有一种不采用桩基基础,又不采用现浇混凝土,就能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美化城市景观和满足防洪排涝需要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重力型装配式生态驳岸结构。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重力型装配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箱体、预制小沉箱、地基加固体和种植土料;所述地基加固体的顶部设置有预制小沉箱,预制小沉箱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预制箱体,若干个预制箱体的前后均呈台阶布置,每个预制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种植土料;所述预制小沉箱采用凹凸式与预制箱体相固定连接,相邻两个预制箱体之间均采用凹凸式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预制小沉箱包括预制小沉箱墙壁和预制小沉箱底板,所述预制小沉箱底板的顶部设置有预制小沉箱墙壁,预制小沉箱墙壁的顶部设置有预制小沉箱壁的凹槽和预制小沉箱壁的左右凹凸槽。
优选地,所述预制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预制箱体的凹槽和预制箱体的左右凹凸槽,预制箱体的底部设置有预制箱体的凸槽和预制箱体的左右凹凸槽。
优选地,所述预制箱体的后方设置有回填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重力型装配式生态驳岸结构通过对河道岸边的软土地基先进行基础处理,然后在处理后的基础加固体上设置预制小沉箱和预制箱体,共同形成重力型装配式的生态驳岸结构,墙后的水平力等荷载由驳岸结构承担而达到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作用,又能达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目的,具有工厂化制作、施工快、资源浪费少、生态环保等特点,适用于软土地基、环境要求高、工期紧等地方,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重力型装配式生态驳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航道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航道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8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