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机械插秧的沟槽式生物降解水稻育秧盘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9963.8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0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胡东良;石岩;石巍;汤小华;邵铭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青源天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赵洋 |
地址: | 4574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育秧盘 插秧机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生物降解材料 本实用新型 水稻育秧盘 机械插秧 生物降解 沟槽式 取秧 秧苗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己二酸丁二醇酯 长度方向延伸 水稻插秧机 聚乙醇酸 随意调节 聚乳酸 育秧 插秧 分隔 分切 基材 切开 秧盘 植入 播种 模糊 水稻 土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械插秧的沟槽式生物降解水稻育秧盘。所述育秧盘的基材为生物降解材料,所述育秧盘为方形,被分隔成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育秧时种子播种在所述沟槽内。所述生物降解材料包括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乙醇酸(PGA)中的一种。所述育秧盘与秧苗一起移送到插秧机,插秧机分切秧盘,秧苗连同分切开的育秧盘一起植入土壤。本实用新型的育秧盘基于现在水稻插秧机的横向取苗不伤根,而纵向取苗量符合现有插秧机的模糊取秧特点、可随意调节取秧量进而可完全根据需要调节水稻每亩插秧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育苗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机械插秧的沟槽式生物降解水稻育秧盘。
背景技术
水稻机械插秧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方式之一,也是农业主管部门长期以来主推的水稻生产技术。
水稻机械插秧是采用统一尺寸的育秧盘育秧,形成大小一致的群体状秧毯,秧苗以群体秧毯状态整齐放入秧箱,随秧箱作横向移动送秧,取秧器在固定位置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将秧苗插入泥土中。
传统上水稻机械插秧使用不可降解秧盘,在秧苗移栽的过程中要将秧盘和秧苗分开后,利用秧苗根系结成的“毯”使育秧盘内的秧苗为一个整体(一般称作秧毯),并移送到插秧机、并由插秧机的分苗装置以切分根毯的方式分苗插秧。这种插秧原理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秧苗必须有较多数量的根系形成规格式的秧块;二是插秧机分苗装置通过分切秧毯根系分苗插秧。
水稻插秧机的另一个特点是横向取秧是通过秧毯横向移动送秧到秧爪位置后由秧爪的刀片分切秧块,且秧毯在横向移动设定的取秧次数后,回到起点再重复下一个送秧过程,因此横向分苗是精准分苗;纵向没有刀片,是通过秧爪回旋运动形成的撕扯作用分苗,通过秧爪在秧门的进入深度决定纵向每次的取秧量,难以做到精准。所以,这种育秧插秧方式存在原理上的必然缺陷:
插秧质量高度依赖于水稻根系:一是水稻根系不足时,秧块不紧固,显分散状,而分散状秧苗无法通过插秧机分格取秧,所以机械插秧对播种量、育秧技术要求较高,例如杂交稻等具有低播种量要求的水稻品种就不适宜机械插秧;二是机械插秧通过切断根系实现分秧,插秧后水稻秧苗根系受损,必须等待新根系生成后才能恢复秧苗生长,形成时日不等的“缓苗期”。
为解决以上问题:申请人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制备水稻育秧盘,通过穴钵式设计的降解育秧盘实现“带盘机插”,解决了上面的两个问题。但是由于插秧机取秧时横向和纵向的取秧分苗方式不同,具体地,由于纵向为撕扯方式的模糊取秧,因此穴钵式设计要求插秧机的纵向取秧量必须精准调整,如果调整不精准造成纵向取秧误差,随着纵向取秧误差的积累可能完全打破钵穴,起不到降解钵穴盘减少根系伤害的作用,也会降低插秧效果,甚至造成漏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械插秧的沟槽式生物降解水稻育秧盘,所述育秧盘基于现在水稻插秧机的横向取苗不伤根,而纵向取苗量符合现有插秧机的模糊取秧特点、可随意调节取秧量进而可完全根据需要调节水稻每亩插秧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械插秧的沟槽式生物降解水稻育秧盘,所述育秧盘的基材为生物降解材料,所述育秧盘为方形,被分隔成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育秧时种子播种在所述沟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降解材料包括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乙醇酸(PGA)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沟槽的高度为5-28毫米,沟槽顶部的宽度为15-20毫米,沟槽底面的宽度为10-20毫米;每个沟槽底面设置有多个排水透气孔,所述排水透气孔的数量为10-40个,直径3-8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青源天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青源天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99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