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灯线束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00275.9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0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发之源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72;F21V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束本体 卡紧组件 汽车尾灯 线束总成 绝缘套 导线电连接 多根导线 固定设置 滑动 插接头 滑动卡 滑动套 总成本 对线 划伤 线束 缠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总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尾灯线束总成,包括线束本体和固定设置在线束本体上的绝缘套,线束本体包括多根导线和与导线电连接的插接头,线束本体上滑动套设有卡紧组件,滑动卡紧组件,可以捋直杂乱的线束本体,避免导线相互缠绕而难以整理的情况,绝缘套可以增加对线束本体的保护,同时还能避免卡紧组件滑动使划伤导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总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尾灯线束总成。
背景技术
如果把发动机比作汽车心脏的话,那么线束就是汽车的神经网络系统,它负责整车各个电器零件之间的信息传递,它把中央控制部件与汽车各用电器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汽车控制系统,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芯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芯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一旦折断将对汽车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便于安装、维修,确保电气设备能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将汽车尾灯用电线通过合理的安排,将其合为一体,并用绝缘材料把电线捆扎成束形成汽车尾灯线束总成,这样既完整,又可靠,但是这样的线束总成由于各根电线安装和使用中会相互缠绕而使绝缘层相互摩擦造成损坏,导致电线之间的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汽车尾灯线束总成的线束及其导线在安装和使用中易受磨损而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灯线束总成,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整理且不易损坏线束及其导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尾灯线束总成,包括线束本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线束本体上的绝缘套,所述线束本体包括多根导线和与所述导线电连接的插接头,所述线束本体上滑动套设有卡紧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卡紧组件,可以对杂乱的线束本体进行梳理,避免导线相互缠绕而难以整理的情况,绝缘套可以增加对线束本体的保护,同时还能避免卡紧组件滑动使划伤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头包括插接母头和多个插接子头,所述插接母头与所述导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线远离所述插接母头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插接子头电连接,所述卡紧组件包括卡紧圆盘和贯穿开设在所述卡紧圆盘上的多个线束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同一个插接子头电连接的导线穿过同一个线束通孔,将卡紧圆盘沿导线从靠近插接母头的一侧向插接子头一侧滑动,从而快速且有效将所有导线捋直,使汽车尾灯线束总成整齐有序,易于安装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圆盘包括卡紧底盘和嵌设在所述卡紧底盘上的卡紧分盘,所述卡紧底盘和所述卡紧分盘上均开设有多个所述线束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汽车尾灯线束总成中的存在不同长度的线束本体,在卡紧圆盘滑移至其中一个导线较短的插接子头处时,卡紧分盘可脱离卡紧底盘继续滑动,对剩下的导线进行整理,能够实现对线束本体最大限度的梳理。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通孔内固定连接有保护海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避免导线相对于线束通孔滑动时被划伤,同时保护海绵可弹性抵紧在导线上,避免卡紧圆盘在导线上随意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包括套设固定在所述线束本体靠近所述插接母头一端的橡胶管套和缠绕固定在所述橡胶管套两端的绝缘胶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管套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绝缘性,对靠近插接母头一端的导线进行保护,绝缘胶带缠绕固定橡胶管套,避免橡胶管套沿导线滑移而影响保护效果。
进一步的,与同一插接子头电连接的所述导线上缠绕固定有所述绝缘胶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绝缘胶带使导线整齐有序,避免与不同插接子头电连接的导线支之间相互缠绕而难以梳理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能保护导线不受被卡紧组件划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发之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发之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02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