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丘陵黄壤区水田田坎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01606.0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30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川;刘东;李妍均;郑杰炳;代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韩绍兴 |
地址: | 400074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埂 水田 本实用新型 丘陵 保水 覆层 坡比 保水效果 顶部设置 向下延伸 耕作层 熟化 水作 旱地 穿过 | ||
1.丘陵黄壤区水田田坎,包括土埂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埂部(1)的外坡比不小于1:0.3,所述土埂部(1)的内坡比不小于1:0.2;在所述土埂部(1)的内坡侧和顶部设置有泥覆层(2),且位于所述土埂部(1)内坡侧的泥覆层(2)穿过耕作层(6)并向下延伸至隔水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丘陵黄壤区水田田坎,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土埂部(1)的高度小于0.5m时,所述土埂部(1)的外坡比为1:0.5,所述土埂部(1)的内坡比为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丘陵黄壤区水田田坎,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土埂部(1)的高度为0.5m-1.2m时,所述土埂部(1)的外坡比为1:0.3,所述土埂部(1)的内坡比为1: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丘陵黄壤区水田田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土埂部(1)下方设置有石坎层(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丘陵黄壤区水田田坎,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坎层(3)的外坡比为1:0.2,所述石坎层(3)的内坡比为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丘陵黄壤区水田田坎,其特征在于:所述泥覆层(2)宽度大于所述石坎层(3)顶部宽度,以使所述泥覆层(2)与所述石坎层(3)在田坎内侧共同构成一敞口空间,敞口空间用于容纳部分原生土层(4)和隔水层(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丘陵黄壤区水田田坎,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坎层(3)的基槽深埋0.25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丘陵黄壤区水田田坎,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坎层(3)的顶宽为0.3m。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丘陵黄壤区水田田坎,其特征在于:所述泥覆层(2)的厚度为0.05m,且所述土埂部(1)顶部的泥覆层(2)宽度不小于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未经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16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较强稳定性的土壤改良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不透水的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