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束支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01838.6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9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洪联馨;黄庆智;李昱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罗英;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组件 机壳本体 连结 遮罩 马达装置 线束支架 束线环 开口 接线 本实用新型 电路 固定电路 转子 固接 固设 转轴 邻近 并用 束缚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支架结构,应用于一马达装置,马达装置包含一机壳本体与一电动机组件,电动机组件设置于机壳本体中,且电动机组件的一转轴自机壳本体的一开口露出,而线束支架结构包含至少一连结部、一遮罩本体以及一束线环。连结部固接于机壳本体,并邻近于开口。遮罩本体连结于至少一连结部,并用以遮罩住开口。束线环固设于遮罩本体,用以束缚固定至少一连结于电动机组件的电路接线。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防止马达装置内的电路接线接触到自开口露出的转子,且能利用束线环有效的集中固定电路接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支架结构,尤其是指一种用来防止电路接线接触到转子的线束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马达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一马达装置PA100包含一装置本体PA1、一电动机组件PA2、一第一框架PA3以及一第二框架PA4。
装置本体PA1设有一电线导出结构PA11。而电动机组件PA2是设置于装置本体PA1内,且电动机组件PA2包含一定子模块PA21与一转子PA22,定子模块PA21是固定地穿设于装置本体PA1中,而转子PA22是可转动地穿设于定子模块PA21中,且转子PA22的一端露出于装置本体PA1的内部空间。第一框架PA3与第二框架PA4是分别固定于装置本体PA1的两端,用来支撑装置本体PA1。其中,定子模块PA21还具有一组电缆线PA211与一电缆接头PA212,而电缆线PA211是由定子模块PA21的本体穿过装置本体PA1与第二框架PA4所围构出的封闭空间,进而由电线导出结构PA11穿出装置本体PA1外,而电缆接头PA212则是设置于电缆线PA211的末端,用来连接外部电源。
承上所述,一般来说,现有的马达装置PA100大部分有越做越小且高功率的倾向,尤其以永磁同步马达为例,其标榜的特色便为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及体积小,因此在马达装置PA100的设计过程中,通常都会希望能将原本出现在外部的电缆线PA211(例如包含连接线、信号线或温度感测线等)尽可能的整合到内部空间中,但由于马达装置PA100的转子PA22的一端大都会露出于内部空间,因此在将所有线材放置在同个内部空间时,往往会产生线材很容易接触到转子PA22的问题,导致马达装置PA100在运转时有可能因为线材接触到转子PA22而被拉扯,进而引发更大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的马达装置往往希望体积能越做越小,因此通常会希望将线材整合至马达装置的内部,然而线材在马达装置内部很容易会碰到转子,进而导致线材被转子拉扯而引发危险;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支架结构,可以避免线材在马达装置内接触到转子。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线束支架结构,应用于一马达装置,马达装置包含一机壳本体与一电动机组件,电动机组件设置于机壳本体中,且电动机组件的一转轴自机壳本体的一开口露出,线束支架结构包含至少一连结部、一遮罩本体以及一束线环。
连结部用以固接于机壳本体,并邻近于开口。遮罩本体连结于至少一连结部,并用以遮罩住开口。束线环固设于遮罩本体的外侧面,用以束缚固定至少一连结于电动机组件的电路接线。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遮罩本体具有彼此背向的一内侧面与一外侧面,内侧面面向开口,束线环设置于外侧面。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支架结构是利用连结部支撑遮罩本体悬空地遮罩住开口,藉此,可以有效的防止马达装置内的电路接线接触到自开口露出的转子,且能利用束线环有效的集中固定电路接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马达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1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风机接线盒
- 下一篇:一种端盖组合结构及其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