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镀用DIP封装引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02826.5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9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阚云辉;俞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航天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中航天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8 | 分类号: | H01L23/488;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林佰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2 | 代理人: | 刘帅帅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筋 电气连通 孤岛 引线框架 引脚 边框 本实用新型 电镀引线 封装引线 焊盘区 折弯部 电镀 基板 多层陶瓷基板 基板整体 依次布置 安装键 电隔离 两侧面 上表面 焊接 缠绕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镀用DIP封装引线结构,包括引线框架、基板和电镀引线,基板为多层陶瓷基板,其上表面具有相互电隔离且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第一孤岛、第二孤岛和第三孤岛,其前后两侧面设有与第二孤岛电气连通的焊盘区,引线框架包括边框、引脚、第一连筋和第二连筋,引脚一端、第一连筋一端和第二连筋一端均与边框连接,引脚另一端与焊盘区焊接形成电气连通,第一连筋另一端为第一折弯部,其与第一孤岛接触形成电气连通,第二连筋另一端为第二折弯部,其与第三孤岛接触形成电气连通,电镀引线缠绕于引线框架上;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引线框架自身结构,即通过连筋与引脚实现基板整体的电气连通,无需安装键合丝,有利于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DIP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镀用DIP封装引线结构。
背景技术
DIP封装,是dual inline-pin package的缩写,指采用双列直插形式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DIP封装结构中,一般包括引线框架和基板,采用多层陶瓷结构的基板上存在多个互不导通的金属化区,即多个孤岛,而各孤岛均需要进行电镀处理;目前,一般通过键合丝实现孤岛间的电气互连,以便于进行金层镀覆处理,而安装键合丝会额外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镀用DIP封装引线结构,通过利用引线框架本身具有的连筋与引脚,实现基板整体的电气连通,能够一次性完成对第一孤岛、第二孤岛和第三孤岛的金层镀覆处理,无需安装键合丝,有利于节约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镀用DIP封装引线结构,包括引线框架、基板和电镀引线,所述基板为多层陶瓷基板,其上表面具有相互电隔离且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第一孤岛、第二孤岛和第三孤岛,其前后两侧面设有与第二孤岛电气连通的焊盘区,引线框架包括边框、引脚、第一连筋和第二连筋,引脚一端、第一连筋一端和第二连筋一端均与边框连接,引脚另一端与焊盘区焊接形成电气连通,第一连筋另一端为第一折弯部,其与第一孤岛接触形成电气连通,第二连筋另一端为第二折弯部,其与第三孤岛接触形成电气连通,电镀引线缠绕于引线框架上。
进一步,所述边框具有位于基板前后两侧下方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边、位于基板左右两侧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顶边、连接于底边和顶边之间的侧边,顶边上连接有所述第一连筋和第二连筋,两个底边上均设有靠近第一连筋和第二连筋且用于切断的第三连筋。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筋和第二连筋上均印制有用于定位折弯的折痕。
进一步,所述电镀引线为镍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镀用DIP封装引线结构利用引线框架本身具有的连筋与引脚,实现基板整体的电气连通,无需安装键合丝,有利于节约成本;这里,第一连筋与第一孤岛接触形成电气连通,第二连筋与第三孤岛接触形成电气连通,引脚与第二孤岛电气连通,即通过引线框架实现第一孤岛、第二孤岛和第三孤岛之间的电气连通,能够一次性完成对第一孤岛、第二孤岛和第三孤岛的金层镀覆处理;并且,由于第一连筋与第一孤岛接触、第二连筋与第三孤岛接触,电镀完成之后,方便将第一连筋与第一孤岛分开、第二连筋与第三孤岛分开。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电镀用DIP封装引线结构方便进行后续工艺处理,这里,底边位于基板前后两侧下方,即底边远离基板;并且,两个底边上均设有靠近第一连筋和第二连筋且用于切断的第三连筋,即第三连筋远离基板,切断第三连筋时,第三连筋与基板之间具有足够大的可操作空间;此时,可通过切断第三连筋,将第一连筋与第一孤岛分开、第二连筋与第三孤岛分开。
3.本实用新型一种电镀用DIP封装引线结构对第一连筋和第二连筋进行优化,这里,第一连筋和第二连筋上均印制有用于定位折弯的折痕,使用引线框架时,需要对第一连筋和第二连接进行折弯处理,以第一连筋为例,可将第一连筋按照折痕位置进行快速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航天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中航天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航天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中航天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28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