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发动机喷嘴试验件副油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05844.9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9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莫妲;张成凯;张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M65/00 | 分类号: | F02M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叶片 副空气 副油路 副喷口 旋流器 输油管 喷嘴试验 安装筒 航空发动机 内圆柱面 燃油流道 旋流罩 空气旋流器 试验成本 试验效率 试验周期 外圆柱面 内腔中 内圆周 外圆周 外柱面 右端面 套在 申请 连通 加工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喷嘴试验件副油路结构,其包括副输油管、副空气旋流叶片、空气旋流罩、副油路旋流器、副喷口和副空气旋流叶片安装筒,副输油管右端面与副油路旋流器和副喷口固定成整体,副油路旋流器位于副喷口的内腔中,副油路旋流器的外圆柱面与副喷口的内圆柱面之间形成燃油流道,所述燃油流道与副输油管连通,副空气旋流叶片的外圆周与空气旋流罩的内圆柱面固定为整体,副空气旋流叶片的内圆周与副空气旋流叶片安装筒的外柱面固定,副空气旋流叶片安装筒套在副输油管外且两者相对固定。本申请实现了在改变空气旋流器的结构时,不必重新加工整个喷嘴试验件,从而缩短了试验周期,提高了试验效率,降低了试验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喷嘴试验件副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燃油喷嘴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关键部件,对发动机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图1为目前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双油路离心喷嘴试验件副油路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副输油管11、副空气旋流叶片12、空气旋流罩13、副油路旋流器14和副喷口15。副输油管11是一个弯管,右端面与副油路旋流器14和副喷口15紧密贴合并焊接为整体,副喷口15是一个锥形筒,副油路旋流器14位于副喷口15的内腔中,在副油路旋流器14的外圆柱面上有一体加工成形的燃油旋流叶片,副油路旋流器14与副喷口15间隙配合,副油路旋流器14的外圆柱面与副喷口的内圆柱面之间形成燃油流道,该燃油流道与副输油管11连通;副空气旋流叶片12外圆周与空气旋流罩13的内圆柱面焊接为整体,副空气旋流叶片12的内圆周与副输油管11的外圆柱面一体加工或焊接为整体。其工作原理是:喷嘴工作时,燃油通过副输油管11、副油路旋流器14和副喷口15流入燃烧室,并形成薄薄的、周向均匀的液膜,雾化空气从副空气旋流叶片12的叶片通道流出,在副喷口15处产生一股旋流空气,燃油与雾化空气充分掺混,并形成剪切作用,液膜破碎成线条而后变成液滴,最后蒸发,并参与燃烧。
然而上述结构的缺点是:燃烧室高温试验时,需要反复对空气旋流器的结构进行更改,以获得最佳方案,每次改变空气旋流器的结构,需要重新加工整个喷嘴试验件,不仅延长了试验周期,降低了试验效率,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试验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航空发动机喷嘴试验件副油路结构,以便在改变空气旋流器的结构时,不必重新加工整个喷嘴试验件,从而缩短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成本。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空发动机喷嘴试验件副油路结构,其包括副输油管、副空气旋流叶片、空气旋流罩、副油路旋流器、副喷口和副空气旋流叶片安装筒,副输油管右端面与副油路旋流器和副喷口固定成整体,副油路旋流器位于副喷口的内腔中,副油路旋流器的外圆柱面与副喷口的内圆柱面之间形成燃油流道,所述燃油流道与副输油管连通,副空气旋流叶片的外圆周与空气旋流罩的内圆柱面固定为整体,副空气旋流叶片的内圆周与副空气旋流叶片安装筒的外柱面固定,副空气旋流叶片安装筒套在副输油管外且两者相对固定。
在本申请中,所述副喷口为锥形筒结构。
在本申请中,所述副油路旋流器与副喷口间隙配合。
在本申请中,所述副空气旋流叶片安装筒的内径与副输油管的外径间隙配合。
在本申请中,副输油管与副油路旋流器和副喷口、副空气旋流叶片与空气旋流罩、副空气旋流叶片与副空气旋流叶片安装筒以及副空气旋流叶片安装筒与副输油管均为焊接固定。
在本申请中,所述副输油管具有凸肩以限位所述副空气旋流叶片安装筒。
本申请的航空发动机喷嘴试验件副油路结构实现了在改变空气旋流器的结构时,不必重新加工整个喷嘴试验件,从而缩短了试验周期,提高了试验效率,降低了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58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