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及被测试件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09178.6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1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浩乘;王忠健;茅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3 | 分类号: | F16L21/03 |
代理公司: | 31211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焦天雷<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气柱 被测试件 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 限位部 插入连接件 密性测试 高压气 连接件 外侧壁 凹部 气嘴 凸部 高压气体泄漏 弹性密封件 连接件内壁 接触斜面 脱离连接 接触处 密封件 限位 连通 变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包括导气柱自连接件一端插入连接件中,导气柱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连接件内壁上的第一凸部,第一凸部对第一限位部形成限位,第一限位部防止导气柱脱离连接件,被测试件连接结构自连接件另一端插入连接件中,导气柱上设有气嘴,气嘴插入被测试件连接结构并连通,导气柱的外侧壁在与被测试件连接结构接触处形成接触斜面,接触斜面上设有第一凹部,弹性密封件设置在第一凹部中。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与上述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配合使用的被测试件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能避免由于密封件变形造成高压气体泄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使用的测试接头。以及,一种与上述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配合使用的被测试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很多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以测试该零部件是否达到生产标准。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的连接接头,包括:连接螺母A、测试气体导气柱B、密封O型圈C和O型圈支撑尼龙D。导气柱B插入连接螺母A中,O型圈支撑尼龙D插入导气柱B中,密封O型圈C由O型圈支撑尼龙D和导气柱B夹持固定。进行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时,将连接螺母A旋转固定在被测试件E上,拉动导气柱B,使得密封O型圈C挤压变形,以达到密封的目的。
现有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连接接头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手工旋紧连接螺母A,因此只能通过手感判断连接螺母的旋紧位置,若过紧,密封O型圈C变形大,使用寿命短,泄露率高;若过松,O型圈在高压气体的挤压下容易从缝隙挤出,无法实现密封。
2、O型圈支撑尼龙D是通过过盈配合压入导气柱B,由于高压气体的冲击及热胀冷缩的系数的不同,O型圈支撑尼龙D容易被冲出,影响气密性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由于密封件变形造成高压气体泄漏的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以及,一种与上述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配合使用的被测试件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包括:连接件1、导气柱2和弹性密封件3;
所述导气柱2自连接件1一端插入连接件1中,所述导气柱2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4,所述连接件1内壁上的第一凸部5,所述第一凸部5对第一限位部4形成限位,所述第一限位部4防止导气柱2脱离连接件1,所述被测试件连接结构E自连接件1另一端插入连接件1中,所述导气柱2上设有气嘴6,所述气嘴6插入被测试件连接结构E并连通,所述导气柱2的外侧壁在与被测试件连接结构E接触处形成接触斜面7,所述接触斜面7上设有第一凹部8,所述弹性密封件3设置在第一凹部8中。
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所述第一凹部8靠近连接件1一侧边缘设有第二凸部9。
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所述第二凸部9是凸缘。
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所述第一凹部8内设有第二凹部10。
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所述第二凹部10是过渡倒角。
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所述弹性密封件3是O型弹性圈。
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所述连接件1的长度为15mm-30mm。所述连接件1的长度优选为23mm。
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该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与被测试件完全固定连通时,所述弹性密封件3的压缩率是20%~25%。
一种与上述任意一种高压气体气密性测试接头配合使用的被测试件连接结构,所述被测试件连接结构E未插入连接件1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11,所述第二限位部11被连接件1限位,第二限位部11防止被测试件连接结构E完全插入连接件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91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