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进料口式低NOx烧嘴及燃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1754.0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3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麒麟;熊昌宇;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铭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22;F23D14/48;F23D14/6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创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6 | 代理人: | 赵雷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烧嘴 助燃空气进口 低温燃料 高温燃料 燃烧设备 烧嘴出口 双进料口 排放量 进口 燃料 连通 相通 助燃空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 充分燃烧 低温阶段 点火装置 高温阶段 混合燃烧 节能减排 燃烧过程 助燃空气 室内 燃烧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进料口式低NOx烧嘴及燃烧设备,烧嘴包括燃烧室、高温燃料进口、低温燃料进口以及助燃空气进口,所述高温燃料进口通过高温燃料管道与烧嘴出口连通,低温燃料进口通过低温燃料通道与燃烧室相通,助燃空气进口与燃烧室相通,助燃空气进口通过助燃空气通道连通至烧嘴出口,燃烧室内设有点火装置。将燃烧过程分为高温和低温两个阶段,让燃料从不同位置通入烧嘴,并且让助燃空气与燃料在不同位置混合燃烧。既能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又能控制低温阶段CO排放量和高温阶段NOx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设备的节能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进料口式低NOx烧嘴及燃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推进,对于高温炉窑燃料燃烧,从企业效益角度,要求尽量燃烧充分节约燃料,降低炉窑的运行成本;从国家环保要求角度,又要求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炉窑排放废气对环境的危害。为了让高温炉窑节省燃料,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炉窑废气来预热助燃空气,随着换热器技术的发展,目前高温炉窑的助燃空气温度越来越高,有的甚至已经超过600℃,助燃空气温度越高,燃烧形成的NOx必然越高。为了在高温助燃空气条件下控制NOx的排放量,燃烧设备厂家通常采用强制分级燃烧方式,即让部分或全部助燃空气与燃料在炉膛内再混合并燃烧。事实证明,强制分级燃烧是在高温助燃空气条件下使燃烧设备降低NOx排放的最佳方法。然而,这种强制分级燃烧要求较高的炉膛温度,通常要求炉膛温度在800℃以上,以保证燃料与助燃空气在炉膛内混合后能完全燃烧,否则就容易导致燃烧不完全而形成CO。对于任何高温炉窑,都存在一定时候的低温阶段,对于连续高温炉窑,比如不锈钢酸洗退火线中的退火炉,在炉窑启动升温过程中就存在从环境温度到800℃的低温阶段;而对于周期式高温炉窑,比如台车式或箱式淬火炉、正火炉等,基本每个周期都存在低温阶段。传统烧嘴是将全部助燃空气与燃料在烧嘴内混合并点燃,形成火焰后再喷入炉膛进行加热。在高温炉窑运行的低温阶段,如果采用强制分级燃烧的低NOx烧嘴,就必定会出现CO排放超标的问题。为了解决目前通用高温低排放炉窑出现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既能控制低温阶段CO排放,又能减少高温阶段NOx排放的燃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进料口式低NOx烧嘴及燃烧设备,既能减少低温阶段CO排放,又能降低高温阶段NOx排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双进料口式低NOx烧嘴,包括燃烧室、高温燃料进口、低温燃料进口以及助燃空气进口,所述高温燃料进口通过高温燃料管道与烧嘴出口连通,低温燃料进口通过低温燃料通道与燃烧室相通,助燃空气进口与燃烧室相通,助燃空气进口通过助燃空气通道连通至烧嘴出口,燃烧室内设有点火装置。
如背景技术所述,为了在高温助燃空气条件下控制NOx的排放量,通常采用强制分级燃烧方式,即让部分或全部助燃空气与燃料在炉膛内再混合并燃烧。强制分级燃烧是在高温助燃空气条件下使燃烧设备降低NOx排放的最佳方法,然而,对于任何高温炉窑,都存在一定时候的低温阶段。在高温炉窑运行的低温阶段,如果采用强制分级燃烧的低NOx烧嘴,就必定会出现CO排放超标的问题。传统烧嘴是将全部助燃空气与燃料在烧嘴内混合并点燃,形成火焰后再喷入炉膛进行加热。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进料口式低NOx烧嘴,根据炉膛实际温度,适时切换燃料进口位置,将燃烧过程分为高温阶段和低温阶段,通过改变燃料进口位置让燃料与助燃空气在不同位置混合并燃烧,可以保证燃料在高温和低温下都能充分燃烧,同时降低CO和NOx排放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铭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铭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17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