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FID读写器的无源自干扰抵消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2351.8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8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浩涵;樊晓华;王超;蔡青松;杨中;张庆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沿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吴芳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器 接收链路 干扰抵消模块 发射链路 干扰抵消电路 本实用新型 自干扰信号 耦合信号 输出端 输入端 天线 输入端连接 干扰抵消 相位相反 隔离端 耦合端 合成 | ||
1.一种RFID读写器的无源自干扰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1)、发射链路耦合器(3)、接收链路耦合器(4)和无源自干扰抵消模块(6),所述天线(1)与发射链路耦合器(3)的直接端连接;
所述无源自干扰抵消模块(6)通过发射链路耦合器(3)的隔离端获取在发射链路发射连续载波信号时的耦合信号,所述无源自干扰抵消模块(6)的输出端与所述接收链路耦合器(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接收链路耦合器(4)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发射链路耦合器(3)的耦合端获取自干扰信号,所述无源自干扰抵消模块(6)用于对所述耦合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处理,使其与所述自干扰信号幅度一致且相位相反,所述接收链路耦合器(4)的输出端将所述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的输入信号进行合成,并与接收链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自干扰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自干扰抵消模块(6)包括正交移相器(61)、第一移相器(62)、第二移相器(63)、第一数字衰减器(64)、第二数字衰减器(65)、合成器(66)和数字自干扰抵消模块(67),所述正交移相器(61)的输入端与发射链路耦合器(3)的隔离端连接,所述数字自干扰抵消模块(67)输出用于调节所述耦合信号相位和/或幅度大小的数字常数量;
所述正交移相器(61)的输出端包括I路正交信号输出端和Q路正交信号输出端,所述I路正交信号输出端、第一移相器(62)、第一数字衰减器(64)顺序连接,所述Q路正交信号输出端、第二移相器(63)、第二数字衰减器(65)顺序连接,所述第一数字衰减器(64)、第二数字衰减器(65)分别与所述合成器(66)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合成器(66)的输出端与所述接收链路耦合器(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自干扰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自干扰抵消模块(67)输出用于调节所述耦合信号相位和/或幅度大小的数字常数量包括:所述数字自干扰抵消模块(67)产生的第一相移控制量输入第一移相器(62)的控制端,所述数字自干扰抵消模块(67)产生的第二相移控制量输入第二移相器(63)的控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自干扰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自干扰抵消模块(67)输出用于调节所述耦合信号相位和/或幅度大小的数字常数量还包括:所述数字自干扰抵消模块(67)产生的第一衰减控制量输入第一数字衰减器(64)的控制端,所述数字自干扰抵消模块(67)产生的第二衰减控制量输入第二数字衰减器(65)的控制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自干扰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自干扰抵消模块(6)还包括功率检测器(68),所述功率检测器(68)的输入端与所述接收链路耦合器(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检测器(68)的输出端向所述数字自干扰抵消模块(67)反馈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自干扰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相器(62)使I路正交信号输出端输出的I路正交信号产生0°或180°的相位移动,所述第二移相器(63)使Q路正交信号输出端输出的Q路正交信号产生0°或180°的相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自干扰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相器(62)包括第一巴伦(621)、第一数字控制DPDT开关(622)及第二巴伦(623),第一巴伦(621)的非平衡端与I路正交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巴伦(621)的平衡端与第一数字控制DPDT开关(6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数字控制DPDT开关(622)的输出端与第二巴伦(623)的平衡端连接,所述第二巴伦(623)的非平衡端与第一数字衰减器(64)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沿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沿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23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码快速定位识别装置
- 下一篇:基于二维码技术的铁钢包号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