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埋式变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4935.9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3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杰;李杰;王汝云;宋玉晨;张晓勇;郭锐;王鑫;任靖松;王彦楠;吴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京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7/08 | 分类号: | H02B7/08;H02B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王子溟 |
地址: | 1011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箱体 环境监测单元 地下系统 可燃气体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 地埋式变电站 硫化氢传感器 传感器系统 烟雾传感器 变电站 埋式 氧气 地上系统 实时监测 传感器 申请 地下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变电站。所述地埋式变电站包括地上系统、地下系统以及传感器系统,所述地下系统设置在地下,所述地下系统包括:地下箱体;传感器系统包括:环境监测单元,其设置在地下箱体内;温湿度及烟雾传感器,所述温湿度及烟雾传感器设置在地下箱体内,并与环境监测单元连接;一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地下箱体内,并与所述环境监测单元连接;氧气及可燃气体传感器,所述氧气及可燃气体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地下箱体内,并与所述环境监测单元连接;硫化氢传感器,所述硫化氢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地下箱体内,并与所述环境监测单元连接。本申请的地埋式变电站通过各个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地下系统的环境情况。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变电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埋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随着对有限的土地利用及城市美化要求的逐渐提高,涌现出了一种新型配电设备—全地埋式预装箱式变电站,简称“全地埋变”。全地埋变采用整体地埋结构形式,高、低压开关设备、变压器等所有电气设备均布置在地下,地上部分布置人孔和通风孔。
全地埋变地上占地空间小,主要应用在城市绿地、街道等场所,解决了常规户外配电设备占地空间大、影响周边环境美观度、易受太阳辐射影响、存在环境噪声等问题,全地埋变也因此逐渐在配电领域得以应用。
现有全地埋变无法获取各个部位的详细情况,尤其是地下系统的运行状态、运行环境,无法随时监控。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变电站,以解决现有地埋式变电站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埋式变电站,所述地埋式变电站包括地上系统、地下系统以及传感器系统,所述地下系统设置在地下,所述地下系统包括:地下箱体;所述传感器系统包括:环境监测单元,所述环境监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地下箱体内;温湿度及烟雾传感器,所述温湿度及烟雾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地下箱体内,并与所述环境监测单元连接;一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地下箱体内,并与所述环境监测单元连接;氧气及可燃气体传感器,所述氧气及可燃气体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地下箱体内,并与所述环境监测单元连接;硫化氢传感器,所述硫化氢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地下箱体内,并与所述环境监测单元连接;其中,所述温湿度及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地下箱体内的温湿度及烟雾状态,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环境监测单元;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检测地下箱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环境监测单元;所述氧气及可燃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地下箱体内的氧气及可燃气体浓度,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环境监测单元;所述硫化氢传感器用于检测地下箱体内的硫化氢浓度,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环境监测单元。
可选地,所述地下箱体设置在地下,所述地下箱体具有开口;所述地下系统进一步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封盖所述开口,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电缆通道;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地下箱体连通的顶盖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地上系统包括:通风亭,所述通风亭设置在所述顶盖上;所述通风亭包括通风箱体,所述通风箱体包括底板组以及侧板组,所述底板组与所述侧板组围成一个腔体,所述底板组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通风孔组,所述进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以及腔体连通、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通孔以及腔体连通;所述通风孔组与所述腔体连通。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系统进一步包括:漏水检测绳以及漏水报警器,所述漏水检测绳与所述漏水报警器连接,所述漏水检测绳设置在所述通风箱体以及顶盖内。
可选地,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人孔,所述人孔连通所述地下箱体内部;所述地下系统进一步包括:人井盖,所述人井盖封盖所述人孔。
可选地,所述漏水检测绳为多条,其中一条设置在所述人井盖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京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京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49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