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杂散光收光筒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5644.1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5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华;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0 | 分类号: | G02B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潘李亮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光 杂散光 筒体 筒体内壁 光学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杂散光反射 吸光结构 反光锥 射入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杂散光收光筒。它包括带有收光孔(1)的筒体(2)、设置在筒体(2)内用于将从收光孔(1)射入筒体(2)内的杂散光反射在筒体内壁上的反光锥(3)以及设置在筒体内壁上的吸光结构(4)。这种收光筒能很好的吸收杂散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杂散光收光筒。
背景技术
激光是一种优质的光源,同时对人体特别是人眼构成损伤风险。
在强激光测试过程中,通常采用功率计对强激光进行收集和测量。然而,由于激光器结构的复杂性,除了最终输出的激光束之外,经常还有由于反射或者分光形成的其他光束,这里统一称为杂散光。在强激光测试中,对于这些杂散光,如果处理不慎,可能造成操作人员的伤害,必须谨慎处理。
现有技术,经常是采用简单的金属板对杂散光进行遮挡或者反射,但是这样并不能有效地消除杂散光的影响,特别地,当杂散光功率较高时,甚至可能烧穿金属板,进而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很好的吸收杂散光的杂散光收光筒。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杂散光收光筒,它包括带有收光孔的筒体、设置在筒体内用于将从收光孔射入筒体内的杂散光反射在筒体内壁上的反光锥以及设置在筒体内壁上的吸光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吸光结构为设置在筒体内壁上由深牙螺纹构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内还设有散热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筒体内的冷却水道以及设置在筒体外的入水接头与出水接头,所述入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分别连接在冷却水道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采用黑化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采用黑化铝合金材料制成。
采用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设置一个收光筒,并且将杂散光射入收光筒内进行反射吸收,这样能很好的解决杂散光,并且降低杂散光产生的安全隐患。
采用深牙螺纹构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来吸收杂散光,这样吸收效果较好。
设置散热结构,因为杂散光照射到筒体内也会产生热量,所以设置一个散热结构能很好的给收光筒进行降温。
采用冷却水道进行降温,结构简单,且降温效果较好。
采用黑化材料制成收光筒,这样可以提高表面光的吸收率。
采用黑化铝合金材料制成收光筒,不但能提高表面光的吸收率,而且结构强度也比较好,并且质量也较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杂散光收光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杂散光收光筒的一种视角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杂散光收光筒的另一种视角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1、收光孔;2、筒体;3、反光锥;4、吸光结构;5、冷却水道;6、入水接头;7、出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杂散光收光筒,包括筒体2,筒体2内设置有腔室,腔室可以设置成长方体,筒体2外设置有收光孔1,收光孔1与腔室连通,且腔室内正对收光孔1一面设置反光锥3,腔室围绕反光锥3的四面上设置吸光结构4,其中:
筒体2由黑化铝合金块状材料制成,提高表面吸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5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耦合型沟槽波导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角度扩散的光扩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