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震型建筑桩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7115.5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8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陆强;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强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3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智多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70 | 代理人: | 徐媛媛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震 基板 基板凹槽 呈圆环状 本实用新型 减震杆 减震头 抗震型 连通槽 桩组件 桩体 桩头 从上至下 固定一体 抗震效果 桩头外壁 组件包括 连接杆 锥形状 螺纹 内筒 外筒 贯通 | ||
1.一种抗震型建筑桩组件,包括桩头(1)、桩体(2)和抗震组件(3),桩头(1)为锥形状,桩头(1)外壁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桩头螺纹(11),桩头(1)上部和桩体(2)下部固定一体设置,桩体(2)为圆柱状,桩体(2)上部固定抗震组件(3);
所述抗震组件(3)包括下抗震基板(31)、抗震外筒(32)、抗震内筒(33)和上抗震基板(34),抗震外筒(32)底部与下抗震基板(31)上部固定连接,抗震外筒(32)内设有抗震外筒腔(321),抗震外筒腔(321)内设有抗震内筒(33),抗震内筒(33)与抗震外筒(32)之间形成抗震间隙(322),抗震间隙(322)环绕抗震内筒(33)与抗震外筒(32)一周,抗震内筒(33)上部与上抗震基板(34)底部相固定连接,上抗震基板(34)为圆形金属板;
所述上抗震基板(34)上开设有上抗震基板凹槽(341),上抗震基板凹槽(341)在上抗震基板(34)上呈圆环状,上抗震基板凹槽(341)底部贯通开设有上连通槽(342),上连通槽(342)在上抗震基板(34)上呈圆环状;
所述下抗震基板(31)上开设有下抗震基板凹槽(3111),下抗震基板凹槽(3111)在下抗震基板(31)呈圆环状并且下抗震基板凹槽(3111)截面为圆形,上抗震基板(34)和下抗震基板(31)之间固定有减震杆(35),减震杆(35)穿过抗震间隙(322);
所述减震杆(35)包括上减震头(351)、连接杆(352)和下减震头(353),上减震头(351)和下减震头(353)均为金属圆球状,上减震头(351)和下减震头(353)通过连接杆(352)固定连接,上减震头(351)匹配设置于上抗震基板凹槽(341)上,下减震头(353)匹配设置于下抗震基板凹槽(31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型建筑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内筒(33)内部固定有金属钢板(331),金属钢板(331)为圆形中空结构,金属钢板(331)内部设有金属钢板内腔(332),金属钢板内腔(332)内均匀焊接固定有金属圆柱杆(3321),金属圆柱杆(3321)两端与金属钢板内腔(332)上壁和下壁均焊接固定,金属圆柱杆(3321)均匀固定于金属钢板内腔(3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型建筑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钢板(331)从上至下均匀固定于抗震内筒(33)内壁上,相邻金属钢板(331)之间均匀固定有钢板减震弹簧(333),钢板减震弹簧(333)均匀固定于相邻金属钢板(33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抗震型建筑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抗震基板(34)和抗震外筒(32)的上部之间固定有基板减震弹簧(36),基板减震弹簧(36)均匀固定于上抗震基板(34)和抗震外筒(3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型建筑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抗震基板(31)为圆形金属板,下抗震基板(31)与桩体(2)上部通过螺栓(311)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强,未经陆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71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套管预应力锚索海上风电单桩基础
- 下一篇:一种智能井盖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