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单元冷却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9055.0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1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鲍添增;黄垄;张镭杰;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H01M2/1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徐敏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单元 冷却板 冷却组件 冷却柱 侧面 本实用新型 冷却管 电池技术领域 电池散热效果 冷却板边沿 散热效果 安装槽 贴合 贴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冷却组件,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电池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本电池单元冷却组件,包括矩形的冷却板和沿冷却板边沿设置的冷却管,所述冷却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冷却板的两端均固设有与冷却管贴靠的冷却柱,每个所述冷却柱均凸出于冷却板的第一侧面或/和第二侧面,所述冷却柱和冷却板组成用于安装电池单元的第一安装槽。本实用新型便于电池单元的安装,而且与电池单元贴合更紧密,接触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池单元冷却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导致的能源价格的升高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关切的上升,对环境友好型替代性能源的需求在未来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汽车行业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已经实现了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动车辆(EV)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的动力源,并且通过智能电网技术,锂二次电池的市场持续扩大到诸如辅助动力供应器的应用。
众所周知,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会导致电池效率降低,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现有的电池模组冷却结构一般都是由冷却板以及沿周向环绕冷却板的冷却管组成。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80026173.4)公开了一种电池单元组件,包括冷却片,该冷却片具有矩形的铝板、管、以及柔性导热片材,该铝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管连接到铝板的第一侧面并在至少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外周边缘部分上延伸,柔性导热片布置在铝板的第一侧面上并用于和电池单元抵靠。这样,电池单元能够通过冷却板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电池单元降温。然而,该冷却片仅能够与电池单元的侧壁贴靠,使铝板只能够对于铝板贴靠的电池单元部分进行散热,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池单元的端部,即极耳的位置温度会较高,而该冷却片却无法对该处进行降温,导致电池单元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与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池单元冷却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池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池单元冷却组件,包括矩形的冷却板和沿冷却板边沿设置的冷却管,所述冷却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冷却板的两端均固设有与冷却管贴靠的冷却柱,每个所述冷却柱均凸出于冷却板的第一侧面或/和第二侧面,所述冷却柱和冷却板组成用于安装电池单元的第一安装槽。
本冷却组件中的冷却板、冷却管和冷却柱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用时,电池单元安装于冷却板和冷却柱组成的第一安装槽内,使电池单元的其中一侧与冷却板贴靠,两端的冷却柱分别与电池单元的两端抵靠,冷却管通入冷却液后能够与冷却柱和冷却板进行热交换,使冷却板和冷却柱均能够对电池单元进行散热降温。冷却柱的设置既对电池单元形成限位,便于电池单元的安装,而且由于电池单元目前基本采用软包装结构,如软包锂电池电芯,冷却柱与电池单元相抵靠时能够使电池单元的外表面发生变形并与冷却柱紧密贴靠,从而增大电池单元与冷却柱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并且,电池单元的极耳通常也设置于电池单元的端部,这样,冷却柱位于极耳附近,使极耳能够与冷却柱贴靠,提高了电池单元端部的散热效果,使电池单元的整体温度更低,更安全可靠。
在上述的电池单元冷却组件中,所述冷却板的两端分别开有沿冷却板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冷却柱呈长条柱状,所述冷却柱的侧壁上开有沿冷却柱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安装槽,所述冷却柱嵌入第二安装槽内,所述冷却板的一端嵌入第三安装槽内。冷却板与冷却柱通过互卡结构配合,使冷却板与冷却柱之间的配合更精确,两者连接的稳定性更好,而且冷却板与冷却柱的接触面积更大,冷却柱对冷却板的导热效果更好,冷却板散热效率更高。
在上述的电池单元冷却组件中,所述冷却柱呈圆柱状,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深度方向与冷却柱的径向方向一致。这样冷却柱凸出于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的部分为弧面,使电池单元的端部更易发生变形与冷却柱贴靠,而且与电池单元的接触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90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堵头、液冷板及电池箱体
- 下一篇:一种汽车服务用的电池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