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填埋场用气体阻隔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23124.5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1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薛强;魏明俐;魏建明;田宇;李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72;B09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气井 注气井 布置结构 甲烷 本实用新型 垃圾填埋场 垃圾堆体 气体阻隔 阻隔 环境岩土工程 化学反应 区域设置 施工工艺 氧气 耗时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用气体阻隔布置结构。该阻隔布置结构包括抽气井以及注气井,抽气井设置有多个,多个抽气井处于第一直线上,注气井也设置有多个,多个注气井处于第二直线上,第一直线和第一直线依次远离清理区域设置。该阻隔方法包括:在清理区域外侧的垃圾堆体上布置抽气井以及注气井。利用注气井向垃圾堆体中注入空气,注入的空气以及清理区域内甲烷通过抽气井吸取至抽气井,空气中的氧气与甲烷发生化学反应,以降低清理区域内的甲烷。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工艺简单、耗时短、成本低和易维护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用气体阻隔布置结构以及阻隔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年攀升,垃圾填埋场的服役年限也逐渐缩短。垃圾在填埋后产生两种主要的污染物——沼气和渗沥液。沼气是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混合物,渗沥液是经过降解产生的高浓度的废弃液,含有重金属、有机和高盐类。由于垃圾填埋场设计规划与运营的矛盾,造成填埋场在长期运行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事故和运营新需求,因此,对部分已填埋的垃圾堆体需要进行修复、改建或拆除等清理工作。
在清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工作面的甲烷浓度要求低于5%,否则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事故。当清理区域中堆填的垃圾仍具有降解能力时,甲烷作为沼气的主要成分将持续产生,并向低气压区域或大气压方向迁移。为了保障清理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必须对非清理区域以外的垃圾堆体中的气体进行收集或处理,避免非清理区域的甲烷渗入开挖区及清理工作面。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垃圾填埋场没有实行良好的分区填埋,而往往清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一部分或一小部分区域内。在被清理的区域和非清理区域之间没有修建良好的阻隔设施的条件下,两个区域之间的气体极容易相互渗透,极易引发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
另外,由于垃圾堆体具有孔隙较大、分布不均匀以及粘聚力较低的特点,传统岩土工程中的注浆、固化等方法较难实施。当清理的堆体较深时,采用垂直防渗膜不仅施工成本高、且效率低,同时开挖面的稳定性也难于保障。
因此,设计一种具有工艺简单、效果优良、且费用低廉的新型气体阻隔方法,对于垃圾堆体的顺利清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用气体阻隔布置结构以及方法,以简单有效、安全和低成本的对垃圾堆体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用气体阻隔布置结构,所述阻隔布置结构包括抽气井以及注气井,其中:
所述抽气井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抽气井处于第一直线上;
所述注气井也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注气井处于第二直线上;
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一直线依次远离清理区域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清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清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上的抽气井和所述第二直线上的注气井交错布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上的一个抽气井和所述第二直线上与所述一个抽气井相邻的两个所述注气井,呈等边三角形布置,这样抽气井对甲烷以及空气的抽取效果最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上相邻的两个抽气井之间等间距设置有三个监测井,每个所述监测井上均设置有气体浓度检测器,以实时检测抽气井处理后的气体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31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